1、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王到小李家赴宴,对主人说:“我又来叨扰了。”小李开心地说:“您老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
B.“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这个句子是一个复句。
C.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现代诗歌,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既具有音韵美,又便于诵读和记忆。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ín) 冠冕(guān) 恪守(kè) 自吹自擂(léi)
B.佝偻(lóu) 瞥见(piē) 倒坍(tān) 厚德载物(zǎi)
C.搽粉(chá) 摇曳(yè) 勾当(gōu) 抽丝剥茧(bō)
D.豢养(huàn) 愧赧(nǎn) 筵席(yán) 强聒不舍(guō)
3、以下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第3、4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醉翁亭记》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D.《醉翁亭记》虽以“乐”字贯穿全文,却笑中带泪,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的愁苦与愤懑之情。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蜗。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
B.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了年已二十。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5、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的巴陵郡城。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
请问: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
6、(一)
鸟鸣涧①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
绝句(其二)②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该诗作于开元年间诗人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②该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流亡到成都、暂时定居于此。
【1】下列关于对以上这两首诗歌的阅读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诗歌,要注意把握其文学特质。如这两首诗歌,从体裁上来看都是五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都描写了春天景象。
B.阅读诗歌,要注意体味其意境特征。如王维的诗,宁静幽雅,充分展现自然之美,使读者心情愉悦;杜甫的诗,除描绘自然美景,还笼罩着个人忧思,令读者也为之沉痛。
C.阅读诗歌,要注意鉴赏其语言特点。如王诗的语言,清雅脱俗,简单的文字呈现出鲜活的画面;杜诗的语言,精于炼字,浅近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沉的感慨。
D.阅读诗歌,要注意思考其社会特性。如王诗体现出当时社会安定平和,也暗含诗人怀才不遇的幽愤;杜诗则体现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颠沛流离的痛苦。
【2】以上两首诗都描写春天,但从整首诗的角度来看,两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何为自然?万山负势而竞高,各呈风流;万流随形而竞奔,共筑浩瀚; , ;……顺其自然,就是顺道而行;看似不争,却在岁月里铸就自我生命的zhuó著;看似无为,却在追求中获取人生的辉皇!万物向光而生,从而赢得花芳果馨,这是自然之道;人是方物之灵长,更应懂得顺其自然的真缔。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浩瀚______ zhuó著________ 果馨________
(2)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蒹葭凄凄, 。(《诗经》)
(2)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
(6)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传家宝
候发山
①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
②“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父亲吧嗒了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③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④“我老了,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⑤春子瞅着炉膛里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⑥“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⑦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⑧“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⑨“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⑩“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⑪“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⑫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⑬“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⑭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⑮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⑯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⑰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有花卷,有菜包,有蒸馍,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⑱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⑲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⑳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㉑“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㉒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㉓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说:“你到底要干啥?你不是我的儿子!”
㉔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㉕“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㉖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㉗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㉘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㉙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㉚“报应,报应啊。”父亲没少这样哀叹。儿大不由爹,父亲干生气也没办法。
㉛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㉜没有人再坐船了。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㉝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㉞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东西春子。”
㉟“狗东西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了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
【1】春子把“传家宝”丢了吗?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结尾,村长和父亲都骂了句“狗东西春子”,请说说他们不同的心理。
【3】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老村长和几个村民到春子家喝酒的情节,可否删去?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 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迹,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星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星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 地上的情景却 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 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襄的世界。
⑪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⑫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⑬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不但写出了木制风车造型优美的特点,而且也介绍了木制风车的工作原理。
B. 风车好玩,给儿子带来了快乐,于“我”却是一段不曾忘却的美好时光。
C. 小孩子玩风车会肚子疼的情节说明那时的人们缺少知识,欺骗孩子。
D. 文章第⑪段的叙述表达了“我”对风车已逝的惋惜。
【2】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 人物 | 情节 |
_____ | “我” | 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 |
稍大些 | “我” | _____ |
邻家小妹妹 |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 | |
人们外出谋生时 | 当地人 | _____ |
【3】赏析句子。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2)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4】第⑪段中“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第⑬段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11、完成下面小题。
名字
李海燕
①那天是1948年农历九月初五。
②他担着一担柴走在通往锦州城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伙儿国民党兵,把他截住了,一个凶巴巴的军官说:“好你个王柱子,真会装啊!”“我叫刘盛林。”他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敢嘴硬,老子一枪崩了你!”“崩了我,我也叫刘盛林。”他小声嘟囔道。一支手枪顶在他的脑门上:“临阵脱逃是死罪,隐姓埋名罪加一等!”
③一个穿着黑色大氅的人,从一辆吉普车上下来。那个军官收回手枪,对着那个人行了个军礼:“团长,抓住一个逃兵。”“我不是你们的逃兵,我只有十六岁,是去……”那个团长摆摆手说:“这两天就要有大动作了,留下他在战场上效力吧。”
④大动作,应该是狗剩子昨天说的事。昨天狗剩子跑来告诉他,别去锦州城卖柴了,城里到处是兵,听说要打大仗了。
⑤一个星期前,他爹突然半夜回来了,带回两个身受重伤的人。爹非常严肃地说:“林子,这两个人就交给你和奶奶了,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说出去。”他也非常严肃地跟爹点点头。爹留下的药用完了,有一个人昨天开始发起了高烧。
⑥天还没亮,他和奶奶就起来了,奶奶把两块糠饼子揣进他怀里,叮嘱他一定要多加小心。他说:“奶奶,放心吧,下半晌儿我准回来。”奶奶说:“这兵荒马乱的,我咋放心呢!”“放心吧,以前我还帮我爹送过信呢。”
⑦那时候他爹还没走,有一次,爹让他送一封信到打火山,打火山离他家十几里路,山上松林密布,松涛声像怪兽一样号叫着。他在松树林里转了大半天,才找到那个山洞,把信交给爹说的那个大胡子手里。大胡子夸他勇敢,问他叫什么,他把胸脯挺得老高:“我叫刘盛林,是刘 青山的儿子。”不久后的一天夜里,爹带回来一斤猪头肉,爹说他送信有功,是大胡子奖励给他的。后来爹就走了,一走就是一年多。
⑧现在他连锦州城的影子还没看着,就被这伙人当逃兵给劫持了。他回头看看自己砍的那担柴,孤零零地歪在路边的水沟里,奶奶见不到他,会急疯的,买不来药,那两个人会死的。如果那两个人死了,咋跟爹交代呀。想到这儿,他鼻子一酸,掉下泪来。
⑨天阴着,云彩压得很低,一行人在泥泞的路上歪歪斜斜地走着,傍晚时分,才在一个村庄的后山坡上停下来。坡上有一座寺庙。他跟着那伙人进到一间庙里,那些当兵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怀里抱着枪,横七竖八地卧在大佛面前。他数了一下,42 个人。我得找机会逃出去,他想。
⑩夜深了,凉飕飕的秋风刮进来,他抱着肩膀,等待时机。门口有俩人站岗,他只好放弃在这儿逃出去的想法。
⑪“交出武器,缴枪不杀,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他一怔,醒了,天已蒙蒙亮,喊话声来自庙门外。
⑫屋里一阵混乱,昨天打他的那个军官说:“慌什么,机枪上房顶,其他人都给我做好战斗准备!”
⑬他回味着喊话声,咋像我爹的声音呢?他趁着混乱,溜出庙门。不远处有一堵矮墙,有一面红色的旗子,在秋风中飘扬着。他冲着那儿挥动着手臂:“我是塔山堡子的刘盛林,你是刘青 山吗?”“林子——”是爹在喊他的小名。他不顾一切地向爹跑去,一边跑一边喊:“爹,他们有 42 个人,两挺机关枪上房顶了——”
⑭突然,他的身后传来“砰”的一声枪响……
⑮在塔山烈士陵园里,刘青山墓碑的背面刻满了碑文,碑文上写着:刘青山,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乡里坚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旁边就是刘盛林的墓碑。
【1】阅读语段,概括小说的情节。
【2】选文第④段到第⑦段是小说中的插叙部分,以第⑤段为例,分析插叙的作用。
【3】小说中两次出现刘盛林主动自报姓名的句子,这两处自我介绍的作用有何异同?
(1)“我叫刘盛林,是刘青山的儿子。”
(2)“我是塔山堡子的刘盛林,你是刘青山吗?”
【4】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析小说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2、根据下面的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都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得强者。
请以“不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