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初三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山河表里潼关路”“欲渡黄河冰塞川”这几句诗文的“河”指的是“黄河”。

    B.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C.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时至今日,各界呼吁多年的《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护法》迟迟未能出台,青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健康成长依然缺乏。

    C.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D.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让很多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快乐。

  •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ào)  人(chú) 雨 (yín) 筹交错(gǒng)

    B. (liè)  守(zhé) 倾(qiáng)  树林阴(yì)

    C. (bì) 霏(fēi) 雾 (sōng)  浩浩汤(tàng)

    D. 偻(yǘ) 定(gēng)  衣(cuì)   朝夕阴(huī)

  •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态描写)

    B.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动作描写)

    C.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动作描写)

    D.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心理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先描写“岳阳楼之大观”,再过渡到开始讨论“览物之情”。

    B.文章以“览物之情”贯穿全文,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不同的“情”。

    C.第③④两段传达出景与情互相交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第⑤段侧面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1品味画线句子共同的表达效果。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

    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艾青诗选》

    2理解意象“太阳”的含义。

    《向太阳》(节选)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艾青诗选》

    3体味诗人在此诗句中的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四次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诗选》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法规,明确本市外环线以内

    外环线)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禁放烟花爆竹之前所做民意调查的结果图示。

    【材料二】爆什声中一岁除,人人都知道这一习俗,这种习俗被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过过年的“年味”的标志。燃放鞭炮已经成为百姓表达情感的特号,成为春节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没有鞭炮的春节会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失落,春节民俗的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材料三】“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得年更有味道。

    1请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2材料二和材料三时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两个观点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2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3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     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6《沁园春·中在写景与议论之间起着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温暖的脚印

    ①想起来,那是十六年前的事了。

    ②一场雨不合时宜地从清晨开始飘落,院子里不久就成了湿滑一片。芦花鸡似乎想从屋檐下冲到对面的瓦棚去,但没跑几步就被雨点逼了回来,身上的羽毛打了绺儿,木呆呆却心有不甘地看着远处。某一刻,我感觉它的神情和我惊人的相似。

    ③分配通知书是昨天送来的。几行龙飞凤舞的字迹,把我打发到了一所乡下初中,要求第二天报到。也就在那天,我得知一起毕业的七个女生中,有六个被分到了新建的中心学校。新校条件好,熟人多,不会孤单,而我即将报到的那所中学呢,更像一个被世人忘记的老者,在乡野深处顽强地存在着。房子低矮,破旧,大门洞开,风和沙尘在春季会肆无忌惮地涌进来。A通知书被我折起,又展开;展开,又折起。没人告诉我,我究竟被谁玩弄于股掌。成绩优异如何,实习表现优秀又如何,无须比试,我已败北,睁着一双迷茫的眼,却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的。

    ④父亲一直坐在椅子上抽烟,缭绕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很多年了,他习惯用沉默作为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但昨夜,很晚了,还听见他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同风吹树响,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叹息,轻轻传来,落叶一样,轻得让人心疼。眼泪就是在那一刻蓄满眼眶的,不为命运,不为自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女儿,只为白日里他紧绷的面孔,以及看我时躲闪的目光。

    ⑤将近九点,雨停了。父亲把烟头掐灭,走出去探路。不一会他折回,眼神依旧躲着我,说:“能走了。”又说,“第一天上班,耽误了不好。”我把通知书揉成一团,扔在了桌子上。纸团滚动了几下,好像落到了地上,我也懒得去理会。从杂物间推出自行车,刚要走,父亲从后面赶过来,把车子接了过去。

    ⑥门前的路,向东约五百米才是油漆路。父亲扛起自行车,一步一滑地出了家门。我跟在他身后,躲闪着泥水,可鞋子上还是沾上了泥巴。我一皱眉,他好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踩着我的脚印走!”果然,他的脚踩过的地方,泥巴被带走很多,我再踩,就不大沾脚了。只是这样一来,他需要把步幅缩小,来迁就我。却也不焦躁,一步一探地谨慎地落着步子。B由于用力,一侧膀子歪着,黑色的自行车座子牢牢地倚着他的头,衬出头上星星点点的白。脖子上青筋暴起,最粗的一条突突地跳着,仿佛那里活跃着一轮即将喷薄而出的太阳。

    ⑦太阳终于跳出云层了。浅草窝里,一朵蒲公英黄艳艳地向着天空挺起了身子。叶底还沾着泥,花茎的顶端却托举起一圈干净的花瓣。那么美,那么自在,那么快乐地绽放自己啊,在这风雨之后!眼睛碰到它的刹那,心中某根弦忽然放松了许多。

    ⑧到公路上,父亲放下车子,跺了跺脚,拍了拍手。只是短短的几百米,他的脸上却见汗了。到底岁月不饶人。我让他回去歇歇,他转身要走,又回过头看看我,把手伸进上衣口袋里,我以为他要掏手绢擦汗,摸出来的却是一张纸。交到我的手上,还带着父亲的体温。定睛一看,是那张被我揉皱的通知书,已经被叠得四角分明。他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吐出一句话:“闺女,啥事没有一辈子定性的……好好教,咱要得对得起那些娃娃!”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躲闪,似乎有光亮在他的眼底闪动。我低头答应着,不敢去看他的眼睛,也无暇分辨那闪动着的是期待的神采还是一言难尽的眼泪。车子拐弯时,发现他还在站在那里朝这边张望。巨大的天空背景下,他成了矮矮的一个。什么时候,他开始老了呢?鼻子一酸,眼泪终于掉下来。小时候,我多么喜欢跟着他去田间劳作。他人高,步子也大。每件事,都做得有板有眼,手里的活就像文人笔下的文章一样讲究。人前谦虚,不吹牛,人后要强、努力,也是他教给我的。

    ⑨就这样,踩着他的脚印,我一步步走出了乡村。

    (作者;刘丽丽)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起因:______

    经过:①上班第一天,“我”踩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泥泞的道路,感受到了父爱的力量;②______

    结果:“我”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超出了山村。

    2第③自然段交代其他六个女生被分配到新建的中心校,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3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

    A通知书被我折起,又展开;展开,又折起。

    B由于用力,一侧膀子歪着,黑色的自行车座子牢牢地倚着他的头,衬出头上星星点点的白。

    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 10、阅读《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回答后面小题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

    ①“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语来源于传统瓷器修复——锔瓷。

    ②说起来简单,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③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瓷器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古人锔瓷最主要的原因是古时候瓷器价格高昂,加之古人简朴爱物的本性,这也使锔瓷得以延续、流传。此外,锔瓷的另一个功能更令人兴趣盎然,即古人将锔瓷当作一种装饰技艺,故意为之,此风气清代以后尤为兴盛。甚至有人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故意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以此来把玩。

    锔匠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将锔瓷分衍出“粗活”和“细活”两种。粗活又称“行活”,以锔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所用工具大并且粗糙,他们走家串巷,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服务于普通百姓。而“细活”是为了满足八旗子弟醉心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的喜好,是专供王室贵族赏玩的“当活”,又称“秀活”。“秀活”依照客户要求,使用小巧精致的工具:如金钉、银钉、铜钉等,其中最特别的一种是花钉。事实上,不管是使用哪一种锔钉,由于器皿不同、破裂状况不同、破裂位置不同、锔钉抓合张力不同,锔匠都要反复琢磨锔钉图案与钩角的合理位置,使花纹式样与瓷器上原花纹图案相配。这不仅要求艺人有高超的修补技能,还要有独特的审美及创造力,所以这一行当又被称之为“锔活秀”。

    ⑤日本另有一种金缮修补术,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碎片或是填补缺口后,再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使破碎物品有残缺的线条美,多用于瓷器。其本质源于中国的锔瓷技艺,但金缮更注重审美设计,在日本被称为“侘寂”之美。侘寂主要表现不依托外在、强调简朴的美,有推崇朴素、谦逊、自然的意思,是蕴含岁月感的一种美。据说喜欢喝茶的人都迷恋这种美。而这种审美趣味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艺术地去修复”也是中国锔瓷艺术的发展趋势。

    ⑥这就是锔瓷——缝补生命,修复艺术。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古人为什么要锔瓷?

    2为什么锔瓷这一行当又被称为“锔活秀”?

    3指出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⑴《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__________

    ⑵锔匠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将锔瓷分衍出“粗活”和“细活”两种。__________

    4李阿姨家里正在装修,设计师为她精心选配了以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假山枯水,插花和茶台组合的休闲区,请结合选文试着向李阿姨解释一下设计师这种设计理念。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豆花开

    罗瑞花

    ①秋雨绵绵,道路泥泞,班车驶到镇街上,不再往前了。我只好把给母亲买的大袋小装物品整理好,下车向老街口走去,那里有摩托出租。冷冽的空气里飘来一股浓浓的豆花香,我耸耸鼻翼,决定喝碗豆花暖和暖和再走。

    ②小木屋里温暖、安静,一对小情侣沉浸在豆花和爱情的甜蜜里。我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里间厚重的布帘被掀起,腾腾热气中走出来一位中年女子,待她笑意盈盈地走到我对面,我俩都骇住了——她的眉眼,嘴角的黑痣,仿佛一个开关,“啪”的一声,接通了两年前重阳节的那个场景。

    ③那天,我回家协助母亲蒸重阳酒。母亲的脊背弯成了一张弓,她再也抱不起能蒸两斗糯米的木甑。当甜糯的香气从木甑里散发出来时,我盛好糯米饭,端着跨出灶屋门槛。忽见一个40来岁的女子从门外进到我家堂屋,蓝衣黑裤黄球鞋,斜背着一个黑色皮包,眉眼清秀,皮肤白净。嘴角的黑痣很显眼。

    ④“姐姐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好心人捐的钱我都记着呢。”蓝衣女子拿着一个小学生作业本向我走来。看她模样,我心存疑虑,没搭理她。蓝衣女子走到灶屋门口,对坐在火塘边生火的母亲说:“婶娘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

    ⑤“水火无情,房子烧了可怜啊。”母亲叹息着,跨过灶屋门槛,经过堂屋,往卧房里走去。我知道母亲是去找她的钱包了。竟然这么没警惕心,我心里责怪着母亲。见蓝衣女子站在卧房门口等着,我没好气地说:“她80多岁了,弯腰驼背的,你好意思要她的钱吗?你凭什么向一个老弱病残的人撒谎骗钱,就凭你脸皮厚……”“你这样说……”那蓝衣女子喃喃自语,准备离开,但卧房里响起的脚步声又让她停住了。母亲握着她的灯芯绒布袋出来了,在蓝衣女子身边的小矮凳上坐下,拉开拉链,几张百元大钞显露出来,我怨嗔道:“妈,你干什么呀!”

    站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女子两眼放光,紧紧盯着母亲的钱袋,时刻准备着接受百元大钞,房子烧了的悲苦早已没了踪影。如果我不在场,说不定她的手早已伸向了母亲的钱包。我走到蓝衣女子面前,厉声说:“撒谎骗来的钱,你用一分就有一分的不安。你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到哪不能挣一份工钱?你不是有难,你是懒惰,你是无耻。”蓝衣女子回过神来,红着脸嗫嚅道:“你这样说我……”

    ⑦母亲终于从百元大钞里翻出了一卷零钱,从一卷零钱里翻出了一块钱,给蓝衣女子,蓝衣女子失望至极,跨出门槛,走了。母亲举着一块钱对蓝衣女子喊道:“哪有讨米还嫌少的呀,积少成多,你多走几家啊……”

    ⑧两年时间,她竟然“骗”成了老板娘。我愤然站起,抓起放在椅子上的东西,准备往外走。她轻轻地说:“你妈妈还好吗?我想请你给老人带一份豆花。”

    ⑨苦难的母亲是我心叶上的一颗露珠,轻轻一碰,就会濡湿我的眼睛。我坐了下来,她忙转身进了布帘。不一会,她用红漆托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双手捧起,放在我面前。

    ⑩她坐到我的对面,说:“那天,我从你家出来,哭了一路。我的房子不是烧了,是被我赌光了,还欠了一身债。你说得对啊,我有手有脚,怎么就不能干活呢?我爹娘就是靠打豆腐养一家人的。我姐借了这小木屋给我卖豆花,年底,我就应该能把欠账还清了……”我把手伸过去,她握住了,泪珠从她脸上滑落下来。

    我笑着说:“我妈喜欢甜豆花。你帮她多放点糖吧。”她欢喜地应着,去里间打包了。

    我拿起白瓷调羹,鲜嫩绵实的豆花,如雪白的絮朵,盛开在青花瓷碗里。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9期,有删改)

    【1】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小顺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梳理了内容,请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情节内容

    记叙顺序

    两年前

    女人嗜赌,输掉房子又欠债

    梳理发现:本文运用了顺叙和插叙

    ________

    两年后

    “我”回家路过小店,偶遇女人,产生误会

    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蓝衣女子回过神来,红着脸嗫嚅道:“你这样说我……”(赏析加点词语)

    (2)站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女子两眼放光,紧紧盯着母亲的钱袋,时刻准备着接受百元大钞,房子烧了的悲苦早已没了踪影。(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第⑩段“泪珠从她脸上滑落下来”,这“泪珠”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4】班级准备将本文拍成情景剧;有人赞成剧名用原文的“豆花开”,也有人认为用“蜕变”更妙。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述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雨伞说

    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的。——雨鞋说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清 龚自珍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