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B.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历来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朱丽叶》。
D.《谈美》和《文艺心理学》是作者朱光潜先生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的著作,先生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美学事业。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然民间说唱与小说的关系特别密切,并且自从通俗小说产生以后,两者又始终处在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那么不管我们研究民间说唱文学还是古代小说,都理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各自的生存、发展和变化等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系统、具体的探究。那么,实际的研究情况是否如此呢?回顾已有的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研究史,我们发现20世纪前半叶从事俗文学研究的学者,还大都持有一种俗文学的整体观,注意将各种类型的俗文学置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领域中进行关联性研究,很少将眼光局限在某一狭小领域。遗憾的是,这一良好的学术传统后来并未得到很好的承继与发扬,古代俗文学被人为地分割成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领域,进行各自为政的研究。有关说唱文学的研究成果对说唱与小说的关系也较少涉猎,即使提及,也很少由此出发,具体探讨小说如何影响说唱以及说唱如何改编小说等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不仅难以全面、真实地揭示古代小说与说唱文学发展、演变的实际状貌,反而因为隔断了两者的亲缘关系,在阐释古代小说或说唱文学的一些基本艺术特征与创编规律时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比如,我们在研读明清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时,往往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程式化的套语、雷同化的场景、套路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等。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充分考虑它们所依托的民间口头传统,那么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理解和评价。从民间说唱技艺的习得、表演与传承角度来看,一个艺人在上场说书之前,首先必须积累和掌握足够多的“程式化”的故事情节、叙事单元和诗词韵语等,这样他在书场演说时才能从容自如地对情节、关目、套语等加以调用、组合、拆换、更新,以保证现场说唱能逢枝开花、遇路转弯,顺畅地进行。以研究活态的口传文学著称的美国民俗学家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就指出,采用程式化的语词句法、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型等创编故事,乃是口传文学的基本特点(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
因此,如果我们忽视古代小说秉承的民间说唱艺术基因,那么研究古代小说时就可能会发生认知错位与评价失当。例如,有的学者曾根据明代小说中存在的不少诗词赋赞雷同化的现象,考证《水游传》与《三遂平妖传》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争论《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到底是谁抄袭了谁等问题。实际上,这些小说并非文人独立创作,而是脱胎于民间说唱文学,在民间说唱领域中流行着大量的韵文套语,说书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搬用,这样就导致了在说唱文学基础上形成的不同题材内容的章回小说文本中出现了诗词韵语雷同的现象。又如,有些学者曾围绕《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是不是“类型化的典型”展开过热烈的争鸣。就采用的理论方法而言,论者分析《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评价的标准,不外乎就是真实性、典型性、类型化、个性化、特征化等,基本上不脱西方文学典型论的范畴,然而论者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间讲史传统对《三国志演义》人物塑造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民间讲史一般都是从历史人物的一两个性格特征出发,根据下层民众的生活心理和想象,对其所说人物进行大胆的夸张与渲染,并对其善恶美丑进行褒贬的;另外,为了便于把握纷纭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讲史艺人还会对人物进行角色分类与身份定位,由此便形成了一定的人物关系模式。这种人物关系模式,过去曾被说书艺人概括为“四梁八柱”,并流行所谓“书无根不生,书无领不起,书无胆不立,书无筋不俏”等说法。因此,民间讲史塑造人物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将历史人物特征化、传奇化、类型化、模式化。而考虑到采用这种方式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诸莫亮、武松、鲁智深、李逵、岳飞、牛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薛仁贵等,千百年来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这些人物形象没有多少审美价值。
(摘编自纪德君《关于说唱文学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的思考》)
材料二:
虽然与小说、戏曲同属干俗文学范畴,但说唱文学毕竟有其特殊性。其实,与古代说唱文学创作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些并不成体系但对说唱文学创作和演出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表述。例如,清嘉庆年间顾琳的《书词绪论》(关德栋、周中明编《子弟书丛钞》)就是研究子弟书的著作,它着眼于子弟书的内容、主题和表演等多方面,提出了子弟书要“善能法古”的原则,从“立品”“脱俗”“传神”等方面对子弟书的艺术性提出了高标准,对子弟书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嘉庆道光年间的“评弹前四家”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不但弹词的演唱水平高,而且他们为弹词唱腔和表演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陆瑞廷借鉴画石的“瘦”“皱”“漏”“透”“丑”五诀,提出了“理”“味”“趣”“细”“技”五字,要求弹词艺人在贯通、耐思、解颐、典雅、工夫上躬身实践。传奇大书中有“四梁八柱”“雨夹雪”“提闸放水”“搭桥过沟”等独特的间架结构,有“连环扣”“鸳鸯扣”“子母扣”“阴阳扣”“风火扣”“人情扣”等组织悬念,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以说,不同的说唱文学门类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专用名词,有各自独立的批评标准,甚至同一门类的不同派别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吸引听众、竞争市场而在声腔、表演上不断丰富发展。如何在俗文学的理论体系内,归纳和提炼说唱文学理论的特质,开展说唱文学创作、表演、传播理论的研究,进而建构说唱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为当今的曲艺创作和表演提供借鉴,应该引起说唱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摘编自车振华《新时期说唱文学研究的成就、困境及其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研究者对说唱与小说的关系不够关注,因而很少探讨小说对说唱的影响以及说唱如何改编小说等问题。
B.把古代俗文学分割成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领域,并进行各自独立的研究,这算不上很完美的处理方式。
C.艺人只要积累和掌握足够多的程式,就能够从容自如地运用情节、关目、套语,保证现场说唱的顺畅进行。
D.把历史人物特征化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广受平民百姓喜爱,而这些人物形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俗文学的整体观这一学术传统并未得到很好的承继与发扬,因此说唱文学的演出效果不够理想。
B.《水游传》与《西游记》等小说并非文人独立创作,因而其艺术成就实际上不像外界评价的那么高。
C.嘉庆道光年间的“评弹前四家”,既是弹词的演奏家,也称得上是弹词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理论家。
D.不同的说唱文学门类有各自独立的批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艺术门类之间没有可沟通的渠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受说唱文学影响的古代小说呈现“程式化”特点的一项是( )
A.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B.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
C.这里红玉听说,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儿。
D.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新时期作为俗文学之一的说唱文学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精练、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现了出来。
(2)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乌鸦反哺为喻,向晋武帝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
(3)《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判了当时士大夫的虚无思想,表达了王羲之对生死的看法。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_________”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好“_________”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好“_________”的准备。
6、(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3)__________________,自知者明(《老子》四章)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6)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歌行》中揭露军中的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2)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4)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5)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
王之道
一饷凝情无语,手撚梅花①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注)①梅花: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无梦令”,代表作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 前两句说明主人公不是终日销凝、闷闷不乐,而很可能是攀折梅花忽然间触景生情。
C. 第二句用典,其中“何处”二字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撚”梅枝,彷徨不已。
D. 前四句写女子对心爱的人的思念,末三句采用补叙和插叙的方式写对心爱的人当初乘舟离去的不舍。
E. 这首闺情词着重点在于对人物心理和外貌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骑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邵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贱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四项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宗元少聪警绝众 警:机警 B.与之图事 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 易:改任 D.归其父母 归:赠送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当时流辈咸推之 ②以男女质钱
A.①当时的流俗之辈都推辞他 ②用男女换钱
B.①当时的流俗之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
C.①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
D.①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换钱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4】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柳宗元的形象,请举出一种手法,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框阑,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