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宣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之于未有

    B.死而不亡者寿

    C.生于毫末

    D.始于足下

  • 2、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更斯

    英国

    半自传体短篇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

    B

    海明威

    “迷惘的一代”

    “新闻体”小说创始人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C

    马尔克斯

    墨西哥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

    D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玛丝洛娃

    《战争与和平》

    A.A

    B.B

    C.C

    D.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1】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D.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是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之长处,暗讥西洋诗之短弊。

    【3】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国诗创作在押韵上没有中国古代诗那么严格的限制。中国诗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讲究含蓄,要耐人寻味。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国诗人也主张诗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C.中国古代诗人在进行诗创作时,特别追求形式美,在声韵、遣词、造句上往往精雕细刻。

    D.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外国诗的贡献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3)猿是我国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声之高急,似哭似号,传达出一种哀怨愁苦之意,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学说看似矛盾对立,但思想不乏相通之处。儒家经典《尚书》中有“为山九彻,功亏一篑”,而我们学的《<老子>四章》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观点。

    (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捣衣”“捣衣声”“捣衣砧”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常用来表达深沉的思念。请写出含有以上三个意象中任一意象的两句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边城遥远,难可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从空间上写出士兵飘零孤独之苦。

    (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2)《大学之道》中,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期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老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雨过天晴语意双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东篱赏菊,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2)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明了“醉翁”之号的由来。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时时处处会有美景,暗含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之意。

    (6)《爱莲说》中形容莲花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句子:“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②蛱蝶,蝴蝶。③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色彩明丽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

      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

    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B.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C.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D.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度,就是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B. 行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团练,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宋代都设有团练使一职,如北宋苏轼曾任黄州团练使。

    D. 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继筠被周祖上表推荐随行讨伐三叛。平定叛乱后,他就由原先增补的殿直,改任为供奉官。

    B. 何继筠在衙内都校任上曾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后来担任钦州刺史。

    C. 开宝二年,正驻兵阳曲的何继筠,被太祖急速召到了太祖所在地,并授以计谋策略,以抵御契丹。契丹大败后,何继筠因为立功被升为建武军节度使。

    D. 建隆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召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死后,皇帝亲自前去吊唁,为他流泪,并表达对他功劳的肯定和逝世的惋惜之情。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

    (2)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考试失败,老师鼓励:还有下一次;事业不成功,朋友安慰:还有下一次;比赛没夺冠,教练激励:还有下一次;遭受挫折,我们也会原谅自己,或给自己一个借口:还有下一次……

    这则材料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经历?或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你可以把“还有下一次”看作一句口头禅,或一种现象,也可以是一个故事。请以“还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