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正确的一项是

    A.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B.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C. “中石化”虽然对汽油涨价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一路飙升”。

    D. 未来会有更多手机软件进入政务、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公司不能忘记自身职责,须知违反法律法规,漠视社会责任,终究会作茧自缚

  • 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B.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C.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D.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 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 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理解性默写。

    (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4)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委婉地说出母亲改嫁的事实;而“________”则直接表现了他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的事实。

    (5)在《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朝“________”的治国原则,坚持和祖母相依为命,因此“________”。

    (6)《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2)柳永《望海潮》中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后,用“________”一句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3)姜夔《扬州慢》中化用杜牧诗句虚写过去扬州的繁华景况,用“________”实写眼前扬州的荒败凄清,突出词人的“《黍离》之悲”。

    (4)鲍照《拟行路难》中,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密度,最后却只得把巨大悲慨强咽下去,体现这种痛苦隐忍的句子是“________”。

    (5)《登快阁》中的“________”借用典故,道出了诗人无利禄之心,希望远离官场追求自在生活的心声。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2)李煜的 《虞美人》 中体现“物是人非”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驱长风为马的仙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默写:

    (1)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佩服。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钉头磷磷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潮汐现象是指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开篇“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景象就与这种现象有关。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了《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格言,继而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理。

    (3)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过去辉煌的战斗岁月,并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李白

    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注】①三山:在金陵附近的长江边上。②谢朓:南齐诗人,擅长写山水诗,有诗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开头两句是“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③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晋人潘岳有《河阳县作》,其中有“引领望京室”句。④卢龙:即卢龙山,在金陵西。⑤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化用谢朓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而生的缅怀之情熨帖而浓郁。

    B.第三、四句不仅写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塑造了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

    C.第五、六句承接上两句,“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作者的感受来写景,与上文“秋”字呼应。

    D.本诗哀景中有乐情,以哀景反衬乐情,最后两句以“琼树”“一欢”作结,给人以温馨之感。

    【2】诗歌后四句紧扣“思友”之情来构思,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冬,契丹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帝问准,准曰:“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遂请帝幸澶州。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燕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无子,以从子随为嗣。赠中书令、菜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

    (选编自《宋史·寇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B.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C.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D.既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注释《春秋》的书。

    B.中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C.擢,提升官职。古代表明官职变化的词还有“除”“迁”等,本文的“授大理评事”中的“授”也属此类。

    D.从子,唐宋前指父亲兄弟的孙子。唐宋后,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意为“侄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刚正不阿。他十九岁考中进士,而太宗取士,大多会亲自面试,而年纪小的考生又往往会被淘汰。有人教寇准多报年龄,寇准坚决不从。

    B.寇准有执政才能。初任地方长官,每到征发赋役时,他从不下达命令,只把乡里姓名及其要交纳赋役的情况贴在县衙门口,百姓没有敢过期的。

    C.寇准直言敢谏。一次议事时和皇帝意见不和,触怒皇帝,皇帝欲要回宫,寇准就强行拉着皇帝衣服,把他按到座位上,直到事情解决,才放皇帝回去。

    D.寇准有军事才能。在契丹侵犯边境之际,寇准力主皇帝御驾亲征;后又奉旨全权处理军事事务,取得对契丹的胜利,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先秦儒家所讲的大都是人生的基本道理,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请你结合上面的三则材料,联系当下的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