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是( )
A.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 函梁君臣之首 D.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面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善刀而藏之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③然今卒困于此④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⑤砉然向然⑥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⑧技盖至此乎⑨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A.①④⑤⑧
B.②④⑤⑨
C.①④⑥⑦
D.③④⑦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的水
三石
平小明是个清官。有多清呢?跟清水河的水一样清。
清水河,不过是条宽十几米的小河,却是清水人心中的母亲河,它养了世世代代的清水人,平小明是清水乡的长。
这话传到了李部长的耳朵里,当然不是一般的传话,而是县里在向李部长推荐平小明担任副县长时引用的老百姓的话。
虽不能说魂幸梦萦,但在李部长的记忆深处,清水河便如一条飘带,婉缠绕于起伏的袭山峻岭之中。那水是清激而透明的,是沁人心脾的,水中的游鱼更是鲜嫩可口的,时常几只白鹭水鸭或掠过水面,或水中小慈,此景致,却不是一幅山水画就能描绘出来的。
李部长喜好绘画,二十多年前,李部长便经常于清晨或黄昏,在清水河畔,一只帆布小凳,一块简易画架,沉浸于绿水青山之中。那年,李部长还是小李子,从省直单位下派到清水扶贫,在清水河畔待了整整一年。
突然他使有了前往清水的冲动。
于是,这个周末,李部长带上画板画笔,带上面包干粮,直奔清水而去。
如今的路已不是当年的沙石马路,李部长开着车,上了高速可下了高建就不知道往哪儿井了。停车问路,路人指一条新修的柏油路说:沿着公路一直开,半个小时就到了。
其实没要半个小时就到了,这便是清水河畔的清水乡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如今的清水乡多了些杂乱的现代气息,少了些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让李部长多少有些失望。
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请水河里的水依旧是那般清激,河边的山依是那般草绿,依旧有花有草,只是空气中飘来一股怪味儿,与这青山绿水显得格格不入。
李部长并没有在意,只是心情激动地摆好帆布小凳打开画架,执起画笔,如二十多年前一样,沉浸于清水河的美景中。
河边很静,偶尔几个路人会驻足看一小会儿。当不远处几幢农房冒出几楼青烟时,李部长肚子也咕咕叫了起来。
放下笔,李部长从车上拿了两块面包,哨了几口,突然发现走得匆忙,竟然忘记了带水本想到附近农户家中讨碗水喝,转念一想,这脚下的清水河,就是天然的纯净水嘛。
李部长便笑了,起身走到河边,挽起衣袖,双手浸入水中,许久才捧起一水,正想饮入口中,突然岸边有人喝止。
李部长抬起头,见一位老农匆匆跑过来,操着本地土腔喊:这水不能喝!
李部长疑地问老农,这么清的水,怎么就不能喝了?
老农说,这水看着清,却不干净。
老农告诉李部长,不久前,乡里在清水河上游建了一家工厂,清水河里的水被污染了鱼死了不少。老农还让李部长闻闻这水是不是有味儿。
李部长仔细闻了闻,还真有股怪味儿,且在空气中弥漫,抬眼望去,见河边杂草中两条翻着白肚的死鱼。
李部长皱了皱眉头,老人家,这化工厂怎么会建在清水河边?
老农说,谁知道呢,听人说化工厂的老板是乡长的小舅子。
李部长又问,你说的是哪个乡长?
老农哼了一声,哪个乡长?除了平小明还会有谁!
李部长目光扫过泛着轻波的清水河,眉头紧锁,拿起手机通了县里领导的电话,声音平静而严肃:我在清水,你马上赶过来。
不过半个小时,几位县领导便赶到了。
看着脸上阴云密布的李部长,县领导都不敢哇声,连问候寒都不敢。
李部长问,看见这清水河里的水了吗?
几个县领导抬眼看了一下清水河,其中一个回答,看见了,清见底,很干净。
李部长抬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清水河中,平静的水面泛起一片涟漪。
你们说,清的水,就一定干净吗?
李部长眼睛盯着县领导,眼神锐利。几个县领导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选自201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部分李部长对清水河的美好记忆,与后文“清水河看着清,却不干净”现实情况形成对比,突显了小说保护绿水青山的主旨。
B. 小说主要情节围绕李部长的行踪展开,并与其内在情感变化相契合,构思巧妙,随着情节层层推进,小说渐至高潮,极具可读性。
C. “双手浸入水中,许久才捧起一掬水”包含着李部长对清水河的喜爱;“拾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清水中”则表现了其心中的愤懑。
D. 从艺术效果角度看,结尾部分如果去掉最后一段,让整个故事在李部长的质问中戛然而止,可以给读者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
【2】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此开头的好处。
【3】“清的水,就一定干净吗?”这句话在文中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蜀道难》)
(3)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
(4)问君能有几多愁? 。 (《虞美人》)
(5)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表达“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蜀相》表达作者赞颂诸葛亮忠贞蜀汉,出师未捷,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如果后人哀悼它却不把它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在《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 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阼,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B.应天,在明代指南京,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北京),应天作为留都。
C.方面官,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职。明清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按察使等。
D.削籍,“籍”这里指官名册,“削籍”就是将官员名字从官名册中除去,意味着永不录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②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12、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按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要求: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