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遏制气候不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C.中华民族能战胜千难万险而傲然挺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基层服务的人,多数人希望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天津大学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给全校教师,以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建立终身教职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方案已跃然纸上

    ②总书记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③政府与民众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困难得到政府的帮助,民众无需感恩戴德。

    ④事实上,哄抢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屡有发生。哄抢者看到别人的货物散落一地,不仅没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雪上加霜,这种行为真让人心寒。

    ⑤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也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考试时使用手机等作弊行为是必须令行禁止的。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表现出人类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制作不够精良、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依旧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年11月5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些年,又何尝不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季琳欢《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也不到30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所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6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直面困难,接受挑战,才能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重走长征路等,都是当代年轻人感受长征的做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我党我军的成长轨迹。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利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只能做到尽量还原。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电影《红色往事》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这样说。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某地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当地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4)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5)《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________________,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社》)

    ⑶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_____________,散作满河星。(査慎行《舟夜书所见》)

    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⑺ 此曲只应天上有,___________。(杜甫《赠花卿》)

    __________,大器晚成。(老子《道德经》)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两句,用踮脚和爬山 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____________” 两句委婉而贴切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3)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连续使用数量词, 写出了山林的蜿蜒曲折。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由眼前一个纯净的世界,自然引发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 8、按要求填空。

    (1)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死别后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送客归江州

    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注】①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③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送客人归江州隐居,既有送别时的伤感,也有对客人美好的祝福。

    B.“江水迎君”采用拟人手法,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的心态跃然纸上。

    C.“青雀舫”“白鸥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宜人的赞美与羡慕。

    D.尾联写诗人听说陶渊明居所离客人很近,客人可以常常乘着竹轿,前往拜访。

    【2】请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延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延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国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及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家影响最深。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5】请结合文本与《离骚》,简要概述贾谊与屈原二人的相似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周末,广东消防的官微突然密集发声,言辞极为严厉地愤然回应了一段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视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段名为《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的视频,拍摄于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场火灾。当时火灾中的罹难者趴在着火房间的窗台上逃生不成、苦苦哀嚎,而视频的拍摄者却对此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地稳稳拍下了这残忍的42秒,视频中呼救的男子最终在大火中丧生。

    对于上面的新闻,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800字的时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