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吕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的形象——别里科夫。

    B.《华威先生》是现代作家张天翼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刻画了一个浮夸、傲慢、权欲熏天,“包办抗日”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C.《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根据干宝的《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改写,原题作《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D.《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卡夫卡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无适俗韵,性本丘山   爱:喜爱

    B. 既来之,则之   安:使……安定

    C. 将军身坚执锐   被:穿着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倍:加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弘扬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材料二: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人所奉行。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已经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会导致人生异化,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摘编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的观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B.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

    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

    B.先秦诸子认为,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就会自觉修身行道。

    C.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D.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

    B.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

    C.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后让病人好转时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词人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胸怀宽广、善于自解自慰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叹了刘裕率军北伐的气概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事迹。

    (3)李清照《醉花阴》中写出词中女主人公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进而“移情于景”流露词人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情和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惆怅或愤激或愉悦的内心。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 _______;李白在《将进酒》中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际上是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___________;杜甫在《客至》中因为好友的来临,高声呼喊邻翁共饮作陪_________

    (2)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都是作者心曲的展现。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自己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是 _______;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表现自己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是 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

    (2)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回乡后以琴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运用了“ ___________”两个喻证,从而论证了人必须经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 ________”的境界。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在讲君子要善假于物的道理时,先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人为例来说明。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均写漂泊天涯的境遇和老病孤愁的心情。

    (4)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5)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者离蜀历经两秋,生悲情于从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想象昭君魂归故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舜与管仲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的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孔雀东南飞》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刘兰芝既然决计要走,为什么还要精心打扮,而且一遍两遍不行,还是“事事四五通”呢?对此,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     

    A.爱美之心使然。

    B.以平抑自己烦乱的心情。

    C.要体面地离开焦家,以免被人嘲笑。

    D.既有自尊自强的显示,也有不忍离去的拖延。

    【2】文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A.对比

    B.环境衬托

    C.渲染

    D.刻画心理活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及长,猜鸷好兵,居边久,益骄侈。常令奴客、诸妾数百人被甲习战,相击刺,死伤甚众。后元吉中创,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壮士拉死,私谥慈训夫人。

    元吉喜鹰狗,出常载罝罔三十车,曰:"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夜潜出淫民家,府门不闭。歆骤谏,不纳,乃显表於帝曰:"王数出与窦诞纵猎,蹂民田,纵左右攘夺,畜产为尽。每射於道,观人避矢以为乐。百姓怨毒。不可与共守。"有诏召还。元吉密讽民诣阙请,乃得归。武周以五千骑屯黄蛇岭,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达怒,导武周陷榆次。元吉保祁,贼急攻之,遁还并州,贼张甚。元吉绐司马刘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锐士拒贼。"因赍宝物、携妻妾夜出,委军奔京师,并州陷。

    时秦王有功,而太子不为中外所属,元吉喜乱,欲并图之。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太子不忍,元吉数讽不已,许之。於是邀结宫掖,厚赂中书令封德彝,使为游说,帝遂疏秦王,爱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壮士,厚赐之,使为用。元吉记室参军荣九思为诗刺之曰:"丹青饰成庆,玉帛礼专诸。"元吉见之,弗悟也。其典签裴宣俨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泄,鸩杀之。自是人莫敢言。秦王尝从帝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於我何害?"

    突厥郁射设入围乌城,建成荐元吉北讨,乃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帝知之,不能禁。元吉承间密请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杀之无名。"元吉曰:"王昔平东都,顾望不即西,散金帛树私惠,岂非反邪?"帝不应。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率更令王晊密以谋告秦王,王召僚属谋,皆曰:"元吉戾很,使得志,且不能事其兄。往者护军薛宝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秦王由是定计。

    死年二十四。子承业为梁郡王,承鸾渔阳王,承奖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义阳王,并伏诛。贞观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谥。后改封巢,以曹王明

      (节选自《新唐书·高祖诸子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B. 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C. 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D. 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为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颁赐的谥号不同。

    B. 宫掖,指皇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也是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秦代名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

    C. 嗣,本指(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也可指过继继承人给他人作为后代。

    D. 幸,旧指皇帝亲临某地,对某施以宽容政策,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幸”特指皇帝的这种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元吉出生后被母亲嫌弃,由侍媪乳养长大,但长大后的他好斗残忍,骄奢淫逸,后来侍媪制止他的残忍行为,反被他命壮士弄死。

    B. 李元吉为了帮助太子除去秦王,一方面找人游说高祖,使高祖疏远秦王,另一方面藏匿亡命之徒,密谋筹划在自己的家中刺杀秦王,最后被太子制止。

    C. 李元吉不仅放纵游猎,招致百姓怨恨,被宇文歆告到高祖那里,而且作战指挥无能,最后竟然扔下军队,带着妻妾偷偷逃回了京城。

    D. 李元吉在高祖面前密请加害秦王不成,又与太子密谋杀害秦王,他们的阴谋被秦王知道后,秦王定计平乱,李元吉和他的儿子们全被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

    (2)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如今在微信朋友圈存在大量的投票链接。其中一部分更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投票。有的家庭为走捷径,通过刷票公司、买票等操作让孩子的票数高高在上。朋友圈投票开始变成一门“生意”,攀比之风也随之而生。有的家长为买票甚至花上数千元,到最后,所谓的投票变成了一场“烧钱游戏”。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