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顶礼膜拜,直夸她将来前途无量。
②朝鲜不顾国际舆论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③经挑选,50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踏进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
④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⑤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我们要防患未然,提前做好相关工作。
⑥事实上,这样的细节,这般细腻的情感,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很多,说是俯拾即是也算不得夸张。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④⑤
2、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期,某国际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长半身裙,售价高达29000元人民币,但有网友发现,这款裙子神似中国的马面裙。该品牌强调其采用了“标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却只字未提“马面裙”。尽管国内质疑该品牌文化抄袭的声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没有表态,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默默下架了这款新品,国外的网站上这款裙子在继续售卖。有媒体认为,这波操作难以被界定为抄袭,只能冠以“文化挪用”。
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马面裙的概念: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其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此前,也有不少国际大牌借鉴中国元素,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舞台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红色的马面裙,当时的新闻稿写的是中式刺绣裙。这些借鉴参考,在文化领域并不少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爱和推广,为国人所乐见。
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在此之前,许多国人并不了解马面裙。争议事件发生后,众人才知道,这种款式不仅凝结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现代感,只需稍加改良点缀,便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
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本来就是一种双向奔赴,“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此次“被挪用”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不过,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
(摘编自张晓涵《文化挪用,应让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守护》)
材料二:
文化挪用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的行为。根据内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归为“实物挪用”与“非实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对有形物体的占有,而后者更为抽象,通常表现为内容挪用和主题挪用。内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创作者借鉴、利用,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母题挪用,两者都指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过前者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而后者则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而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
对于文化挪用的批评者来说,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别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备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等特征让人将其视为是刻板印象的输出。但是,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即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符号化与片面化的。这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
在对文化挪用进行讨论时,要避免“绝对原创性”的误区,避免陷入保守主义与自闭主义。一种文化若想进入世界舞台,就必须以适合其传播的形式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学来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现与发展的文学作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世界文学能够包含任何影响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为日益成为学术关注重点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简而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对立的产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与尊重,就要让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
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文化星丛”中的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 “傅满洲”“陈查理”式的想象,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
(摘编自徐冠群《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文化挪用的积极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国际大牌面对网友的抄袭质疑,虽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国市场下架了这款新品,部分媒体认为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袭。
B.在此次风波之前,国际大牌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参考并不少见,这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推广,为国人所乐见。
C.此次争议事件推动了国人对马面裙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凝结古人智慧和审美的服装款式也能成为当下的时尚单品。
D.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说明文化传播始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符号化、片面化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二关于文化挪用的分类,材料一中引起争议的某国际大牌的行为是内容挪用中的风格挪用。
B.文化挪用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使其不断输出刻板印象,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因此,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
C.只要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就能引发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的持续输出。
D.若想进入世界舞台,中华文化必须经过适合其传播的形式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在欣赏、学习、沟通中获得发展与尊重。
【3】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行为中不属于“文化挪用”的一项是( )
A.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传统剧目《花木兰》改编成动画片,将原始版本中的核心主题“尽忠尽孝”演绎为女性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
B.伏尔泰将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所创作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为欧洲经典剧目《中国孤儿》,借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符号来宣扬启蒙精神。
C.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的生活现状。
D.美国网飞公司翻拍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起用欧美当地演员饰演原著中以中国人为主的主角群体,讲述超越时间、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击水到南海乘风高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嘲笑大鹏鸟,它们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有关于小年与大年的论述,作者所谓的小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观树自娱,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引壶觞以自酌。”
(5)李密《陈情表》“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
(6)《滕王阁序》中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里,只好以一杯泪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不再的感慨。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操守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
(3)《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报任安书》中,指出古往今来富贵之人湮灭在人世间的不计其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重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就有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__”。
(2)贾谊的《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其中写到他对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我们读《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草为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王于兴师,_________,与子偕作。(《诗经·秦风》)
(3)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四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个有立身根本,不丢弃对事业的追求的人,就算肉体死去,精神也永远长青不亡。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C.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白水碧相映,色彩鲜明,亦增添了沧浪之“可爱”。
D.两首诗语言上都平实质朴,又巧用典故使其清雅而不流于浅俗,内容上都是先写景,后抒怀。
【2】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祜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起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②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 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 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 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关于礼制的见解多年后仍然受到肯定。
B. 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言者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 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D. 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
(2)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12、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已: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自己却鄙夷不屑。
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接下来的日子,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的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它悄悄地溜开,飞回了垃圾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