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填入下列空中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他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

    ①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

    ②在地下默默地固沙

    ③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

    ④善良之树生长缓慢,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

    ⑤好看的是邪恶之树

    ⑥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

    A. ①⑤④③⑥②

    B. ⑤①④②⑥③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③②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京剧梅派传人台湾表演艺术家魏海敏先生说,传承梅派艺术的同时,也要传承梅派创新的精神,京剧的发展不可固步自封

    B. 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C. 老刘兴趣广泛,喜欢棋牌运动,擅长打篮球,能欣赏通俗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D. 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谈经典

    朱大可

    ①衡量经典的基本尺度是什么?撇开那些关于古典价值的陈词滥调,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经典就是那种能够扛住时间磨损的钻石文本,它越过纷乱的岁月,保持着自己的微光,像星辰一样,恒久地照耀我们。与此同时,经典并不拒绝空间,但它无意占有广阔的空间,犹如金字塔的尖顶,体量微小,却掌控了空间中最核心的部位,标定了整个金字塔的高度。它的品质也正在这里,它向世人提供了灵魂营造的要素。

    ②澳大利亚悉尼西区的各个火车站点,曾被中学生流氓所占据,吸毒和斗殴事件频繁发生。警方和铁路管理当局都束手无策。最后一位文化策划师提供了解决方案,他要求在那些犯罪高发的车站,每天24小时播放莫扎特音乐。铁路当局为此购置并安装了相关设备,但人们都对此举的效果深表怀疑。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那些问题学生因倾听莫扎特而变得“守法”起来。这个典型案例向我们证明了经典和灵魂的密切关联。

    ③经典的这种非凡属性,是它获得敬意的理由。在我的阅读史上,经典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数量,如果可能,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应该完全交给经典。可惜我无法做到这点。尽管我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还是会被各种宣传品所蛊惑,它劝诱人们阅读那些包装成经典的垃圾。

    ④就图书、影视剧、歌舞而言,中国消费市场提供的绝大多数流行文本,都是低俗的劣质品。这种唯独劣质品得以盛行的怪象,我称为“垃圾效应”。在电影圈,这种效应因票房而被显著放大。投资人竞相把资金投向垃圾导演,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能用垃圾创造票房奇迹。用垃圾挣钱,是中国文化市场的基本游戏规则。没有哪个投资人会为此感到不安。

    ⑤大众文化的垃圾效应,根植于艺术趣味的普遍低下。鉴于文革时期的粗鄙化运动,以及平民教育缺乏“美育”环节,大众美感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塑造,以致文化消费者丧失对美的基本感知力。任何一种低端的噱头,如明星绯闻、关于财富的梦想、毫无节制的暴力,都能戳中公众的“美点”,点燃他们的消费激情。这种消费格局又诱导文化工作者,鞭策他们从事垃圾生产,以谋取高额利润。

    ⑥这场景是对经典文本的最大讽刺。经典美丽而脆弱。在过去,它被文革的烈火所焚毁;在消费时代,它又被大量的泡沫式垃圾所吞没。凭藉所谓的市场份额,垃圾屹立在经典面前,高声嘲笑着它们。这是经典所面对的最大困境。

    ⑦经典的另一困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张精致而矫饰的面皮。它唯一功能,就是被用来贴在不自信的脸上,令其散发出文化、文艺和文雅的气息。文化制造商洞察了人性的这种弱点,他们制作数千元一套、豪华包装的“经典丛书”,以礼品书的形态进驻私人书房,陈列于黄花梨、红酸枝或鸡翅木的书橱,并因射灯的照射,闪烁着华贵雍容的光辉,说出对主人的无限赞美。书的主人却从不翻阅这些经典。它们被悬置在书架上,成了世界上最沉重的装饰品。

    ⑧经典何时才能成为人的精神支撑,这是我所关切的问题。整容术的程序通常是,从自体胸部截下软肋骨,把它植入颅骨正前方,以提升鼻子的高度和优化它的线条。但经典与人的关联,却要依赖一个完全相反的程序,那就是让表皮不再硬化为面具,而是像面膜一样被皮肤吸收、内化,成为滋养灵魂的主宰。不经过这样的自我塑造,经典就只能是附在脸上的饰品。   (有删改)

    1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经典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

    3在当前,如何避免“垃圾效应”的产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革命烈士刘朝阳被敌人严刑拷打,视死如归,敌人问其何以不肯变节,他以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表达了坚守信仰、纵死无悔的心志。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行人手摸星星、抚胸长叹的动作的摹写,表现了蜀道之高、路途之险。

    (3)贾谊在《过秦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诸侯的角度简明扼要地交代了九国之师有所顾虑而不敢前进的后果。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还可把握,以勉励自己和他人。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打开阁门可以看到房屋遍地,有不少“______________”,船只停满渡口,许多是“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天地万物假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遨游于无穷,就可达到“恶乎待”的境界。

  • 6、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3)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5)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6)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7)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论语》告诉我们应采取这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荀子《劝学》中表明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词人年岁将老、功业未成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

    (4)在《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之境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小题。

    【中吕谒金门】登岱

    (明)薛 岗

    ① 白云,彩云,拥出山峰峻。萦回曲道上天门,一览长空尽。汉柏风生,秦松雨润。忆登封旧迹存。齐分,鲁分,首五岳东方镇。

    【注释】①薛岗(约1535—1595),字歧峰,别号金山野人,山东益都人。

    1试赏析“白云,彩云,拥出山峰峻”中“拥”字的妙处。

    2《登岱》一曲极易使人联想到唐朝杜甫《望岳》一诗。如“萦回曲道上天门,一览长空尽”一句,自然会使人想起杜甫笔下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试比较这两句诗的不同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呢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封建社会里,一位帝王可以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职责是掌管刑狱和巡察、缉捕。

    D.“擢”表示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同样表官职提升的还有“陟”“超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品学闻名,他在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耿直不阿。刘愉贪污、史宜滥杀无辜、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上奏弹劾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张士隆仕途不顺,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他调查薛凤鸣案之机,让薛女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入狱并贬官。

    D.张士隆心系百姓。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子日:“言忠信,行笃敬。”

    “言忠信”可以理解为说话要忠诚守信,“行笃敬”则强调行为要坚定恭敬。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