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对意思的把握准确的是

    悟已往之不谏

    悦亲戚之情话

    其翼若垂天之云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之二虫又何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举世非之而不加 

    A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有⑦⑧⑨

    B.代词有⑤⑥⑨

    C助词 ①②③④

    D.动词到、往”⑤⑧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       点也

    B.或知尔       方六七十,五六十

    C.加之师旅       毋吾

    D.母立于兹       幼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物色”:秦汉时代的“人脸识別”

    作为时下颇为流行的一项高科技,“人脸识别”已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开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別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在未有现代图像采集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的古代中国,个人身份的识别需要画像与文字记录作为参照,尤其需要详细的“人脸”文本资料,识别方式也更为原始。

    出土的秦汉简牍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个人身份信息的记载,西北汉简所见戍卒的身高和肤色较早引起大家的注目,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黑色”人,不少例子是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均记录为黑色,讨论集中在是单纯的肤色问题还是有人种基因的内涵,甚至一度怀多追究种族问题,而应该看作当时“人脸识别”的一般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标识,以籍贯和职业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社会或行政属性,即社会人的一面,这种身份记录流传到现今则是以户口和身份证件为体现。二是个人的形象标识,以体貌特征为主要内容,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人的一面。秦汉时期记为年、长、物色、疵瑕见外者,今也部分呈现为身份证件上的图像和年龄资料。两种形式互为表里,共同确认个人的身份。现代社会依然如此,以火车站进站验票系统为例,目前,这种根据体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身份辨识的方法,与查验身份证件的方式仍需配合着使用,以保证身份信息的吻合度。“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人脸资料数字化,识别方式人工智能化,其核心内容和达到精确匹配、身份确认的目的与传统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的意义在于国家对个体实行有效控制。秦汉实行八月案比制度,年末对户口进行核查,逐户逐口记录年龄形貌等个人信息,作为造册的依据,由乡制作文书逐级向上汇总。隋统一后推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记载和个人体貌特征,确定的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体貌、年龄段、疾病等,纠正魏晋以来户口隐匿和瞒报之风,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

    传统史书中,人物性格的描述相对丰富,属于“物色”方面的资料要少一些,或是因其更具体琐碎的缘故而被史家放入次要位置。秦汉时代虽距今遥远,社会普通人的形象却宛在眼前,正是包括简牍“物色”记载和各类画像在内的这些出土资料,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选自《文史知识》2018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脸识别”技术需借助现代图像采集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支持。

    B. 通常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共同确定个人身份特征的两个主要方面。

    C. 古代确认个人信息有助于实现国家对个体有效控制,纠正隐匿瞒报之风。

    D. 简牍“物色”记载和画像等出土资料使秦汉时普通人形象宛在我们眼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现代“人脸识别”技术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秦汉时“物色”手段的论证。

    B. 文章采取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秦汉时期“物色”在个人身份确认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将秦汉人物身份确认方式与现代确认方式相结合来论述,强调二者的传承性。

    D.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古代“物色”的“记载一功能一意义”的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物色资料和样本的增加与丰富,人们还会纠结于种族问题的讨论中。

    B. 国家一旦确认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就能实现对个体的有效控制管理。

    C. 现代“人脸识别”系统在传统时代个人信息确认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D. 我们感觉历史普通人离我们不遥远,是因为传统历史书对人物性格描写较较年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内心仍充满自信,其《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明证。

    (4)《春江花月夜》中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勾勒出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游褒禅山记》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的原因是:________

  • 7、默写填空。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依据提示写出相关名句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树木茂盛,流水明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刻画自己年幼时孤独寂寞、凄怆无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在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或一年的句子是: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4)韩愈在《师说》中     两句指出了士大大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

    (5)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中,运用普通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天子不保宠妃的典故,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6)《寡人之于国也》中批判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7)《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①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以抒发思念之情。②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垂尽岁”比喻成“赴壑蛇”,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蛇已游向幽壑,只是抓住其尾,徒劳无益。

    B.诗人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C.结尾的“少年”,既指诗人自己,也指其弟苏辙;“犹可夸”既是诗人自勉,又是对其弟的鼓励。

    D.诗歌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耐人寻味。最终表达了共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2】清代纪昀很欣赏《守岁》中所描绘的场景,称之为“真景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镕,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镕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到,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曰:“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瑭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缞,侯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

    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明宗自邺赴洛,遣使召之,习不时而至。既至,谒明宗于胙县。霍彦威谓习曰:“主上所知者十人,公在其四,何犹豫乎!”习乃从明宗入汴。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

    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符习传》)

    【注】①斩缞(cuī):丧服名,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②藁:gǎo,草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本义是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文中是指“结盟、联合”。

    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

    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未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习在年轻时即跟随王镕,屡立战功,后受王镕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镕被害后,他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

    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镕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

    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骛地追随庄宗,魏州兵变后,明宗派使者招降他,他故意拖延,后在霍彦威的劝说下才归附。

    D.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好多年后,中风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

    (2)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一百多年前,五四运动爆发。广大青年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这无疑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爱国史诗。

    ②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爆发,无数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班上准备以“走好自己的青春路”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这个话题,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