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省保山市初三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己换了人间,物是人非。③阑:尽。

    下列对本诗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表明环境嘈杂。

    B.次句写梦中看见路旁浓密的百花盛开,色彩灿烂迷人。

    C.第三句借传说喻世事变迁,反映了作者超脱人世之想。

    D.末句表明他依然不能忘情于人世,暗寓诗人的思想矛盾。

  • 2、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蜿蜒   礼聘 练达 信手拈来

    B.熏淘   惆怅 拘泥 无精打采

    C.驾驭   真挚 诡憰 雕梁画栋

    D.顷刻   怡情 睥睨 浮光略影

  •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万众期待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了!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对王亚平来说,她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新纪录——成为中国女航天员、中国女性太空行走第一人。太空漫步的人类女性中终于闪现中国女航天员的靓丽身影!她为什么能够做到?她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让我们走近这位又美又飒的航天员。

    A.“迈出”是动词,“靓丽”是形容词,“又美又飒”是并列短语。

    B.“她为什么能够做到?她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这句是选择复句。

    C.“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中的“执行”是谓语。

    D.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该将“闪现”改为“出现”。

  • 4、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练,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外貌描写)

    B.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动作描写)

    C.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语言描写)

    D.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语言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19分)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为天下      扶苏以谏故    上使外

    乃丹帛曰     第令毋斩   尉果广

    【2】下面句子中的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3分)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尽”“独”“闲”三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怎样的境界?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流露出了作者对敬亭山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近年来蓉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蓉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让蓉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成都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  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成都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  2018年,成都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成都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绿地率(百分比)

    人均绿地面积(平万米)

    2015年

    33

    10

    2016年

    35

    12.2

    2017年

    39

    15.6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成都在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2)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4)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湖心亭看雪》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用量词,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暑期是恢复旅游后的第一个暑假。延续上半年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双增长”的趋势,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6月至8月),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景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1万亿元。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协同和工作联动,7月启动了全国暑期消费季,将其作为“2023消费提振年”六大主题活动之一。商务部组织各地举办了多种消费促进活动,包括北京“夜京城”、江苏“苏新消费·夏夜生活”、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点活动,持续至8月底暑期结束。

    同时,北京、重庆、浙江、广西、湖北等多地均在暑期到来之际推出了暑期消费券。例如,武汉在8月11日发放了第一批2023年文旅消费券,可用于夜上黄鹤楼、武汉极地海洋公园、琴台大剧院等500余项文旅消费。

    【材料二】

    2023年暑期旅游相关数据与2019年同期比较结果

    项目

    各地酒店预定量

    景区门票预定量

    热门城市机票预定量

    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人次

    民航境内客运航班班次

    增长率40%

    140%

    35%

    40%

    4.76%

    6.31%

    【材料三】

    2023年夏天,一种名为“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流行,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荔湾区散步”“小众胡同骑行路线”“特色小博物馆打卡”“寻觅有格调的咖啡厅”……社交平台上晒出的城市漫步路线和方式五花八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设计好漫步主题和路线出行,或随遇而行、随心而行地“瞎溜达”。他们用双脚丈量一座城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从不同方面去解锁这座城市。

    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为什么会悄然走红呢?

    新生代旅游消费群体对体验感和参与感产生了更高需求,传统的旅游路线、固定安排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游玩新方向。而城市漫步,追求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松弛感,以及慢节奏的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城市“深度对话”,沉浸式地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除了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满足了人们对旅游业多样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游客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消费理念的更新,助推了产业发展,为今夏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材料四】

    2023年暑期沈阳热门景点前五名分别为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博物馆、沈阳方特欢乐世界、沈阳铁路陈列馆。在最热门的五个景点中,博物馆占四席,博物馆已经成为暑假期间最受欢迎的参观游玩场所之一。近期各家景区接待的游客中,亲子游是绝对主力。“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来园游客以亲子游、家庭游为主,青少年、儿童是当前接待的主要客群。”沈阳森林动物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暑假,景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免票,符合条件的游客持本人学生证或有效身份证件,到景区售票处1号窗口换票即可免费游园,相信这一优惠政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游客来园游玩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2023年暑假,沈阳文化旅游市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以沈阳为目的地的游客客源地前十名分别为北京、大连、上海、长春、哈尔滨、天津、鞍山、丹东、深圳、通辽。可见,沈阳文化旅游市场不但对省内及周边城市具有吸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省外游客。

    【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旅游市场复苏继续提速,多数景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B.【材料二】中的图表可以直观明了地说明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暑期旅游各地酒店预定量的增长率极高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C.消费理念的更新催生了游客需求的变化,城市漫步、郊野露营、非遗体验、文旅夜经济等一大批新业态蓬勃兴起,为2023年夏天旅游业带来了新气象。

    D.2023年暑假,沈阳文化旅游市场不但对省内及周边城市具有吸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省外游客。

    【2】阅读【材料三】,补充卡片内容。

    旅行方式:“城市漫步”

    人群:年轻人

    “漫步”主题:“城区散步”、“胡同骑行”、

    “打卡小博物馆”、“寻觅特色小店”等

    “城市漫步”旅行方式走红的原因: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3】彤彤所在的城市想在2023年的寒假大力发展本市的旅游产业,请从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总结出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这座城市出谋划策吧!

  • 10、不如静对一院秋

    梁衡

    ①我从不喝酒,却年年为秋色所醉。进入11月,院子里的树木花草绚烂迷离,早让人醉得一塌糊涂。

    ②那天在楼下散步,本来是艳艳蓝天,静静的小区,忽(     )了一阵秋风,所有的树木便发疯地摇摆,比赛着抖落身上的叶子,于是红的、黄的、绿的、橙色的、绛色的,枫树、银杏、柿树、桐等树叶瞬间就(     )成一场五彩的花雨,从天而降。正在散步和晒太阳的人们一时都被惊呆了。等到回过神来,再(     )出手机去拍照时,却又恢复了平静。秋阳艳艳,澄明如水,只是地上多了一块厚厚的地毯,镶嵌着数不清的色块、线条,还散发着落叶的清香。人们一时(     )了神,都不忍心去踩。秋天就是这样突然降临的吗?如饮美酒,让人心醉。

    ③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而平时最不注意的爬山虎,学名叫地锦的,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风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④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这院子里虽不像丰收的田野有玉米、南瓜的金黄,却也全金色留下了足够的舞台。阴差阳错,当初设计者在院子的中轴大道旁全部栽上了银杏。它们干直冲天,枝条上互生着一束束嫩叶,五叶一束,叶开如扇。春夏时绿风荡漾还不觉有奇,而这时清一色地转黄,挺立路旁,就成了两堵“黄金海岸”。人们走在路上,脚踏软软的金丝地毯,遥望两条黄线射向蓝天,不知身在何处。本来工人还是每天照样清扫落叶,后来居民强烈呼吁停扫一周,好留住这些金黄!现在,连环卫工人也偶尔抱着扫帚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享受上天恩赐的这一年一次的黄金假期。

    ⑤当然还有不变的绿,那是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他们都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墙是一色的青灰,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是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团色彩,扬起又落下。这时我就痴痴地坐在长椅上,透过漫天的彩叶、享受着胜似春光的秋色。难得,天地换装一瞬间,五颜六色齐抖擞。看尽南北四时花,不如静对一院秋。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7日20版)

    【1】在第②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刮         

    B.起         

    C.起         

    D.刮         

    【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秋天降临,让人心醉→____________→留住金黄,享受恩赐→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作者说“却年年为秋色所醉”,结尾又写到“不如静对一院秋”,这“醉”与“静”是否前后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4】从修辞的角度,常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5】文章标题改为“五颜六色的秋”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

  •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在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新时代的读书日,关键不在于计较这一天里读了多少书,而在于能否重新认识阅读的习惯。

    ②从龟甲木椟,到兽皮贝叶、线装卷轴,再到电子书籍,知识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进入数字时代,书的形式愈发多样,阅读的方式也不拘于前。从载体看,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争论背后,有人喜欢墨香的安然,有人钟情屏上的便捷;从形态看,大部头与碎片化的热议背后,有人坚持花时间埋头于卷帙浩繁,有人则习惯了即时刷取的轻量阅读;从感官看,有人只接受看书、读书,有人则选择听有声书。当“书”的含义不断拓展,我们不妨也拓展知识 的获取方式。多样的读书体验,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由此可见,读书不拘形式。

    ③读书即学习。有声书未必没有深奥的知识,碎片化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即便如短视频里也未必没有鲜为人知的世界。学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该如何建构我们 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奇闻异事,忙时可供消闲;新闻资讯,了解时事热点;工作指南,掌握一技之长;历史知识,积淀文化底蕴……身处现代社会的复杂个体,往往拥有多重身份、肩负多重使命,似乎每一类知识都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选择合理的内容,如何在有效时间里让学习更有意义,是每个人必须回答的考题。

    ④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少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许会被算法与机器取代。所以,读书肩负着“重新发明自己”的重任。在猎奇大千世界、在关注冷门知识的过程中,读书能够锻炼人们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具备这些能力,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会盲目地包容,也不会一味地听从。

    ⑤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 ”的积累始终重要,“ ”的刻苦永远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音频、影像,抑或是论道、问学,都能使我们完成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锻造。

    ⑥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这应当成为世界读书日给我们的启示。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第⑤段的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1) ”的积累始终重要,“(2) ”的刻苦永远关键。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书山有路勤为径

    D.腹有诗书气自华

    【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3】下面材料放入文中哪一段合适,阐述理由。

    2021年,《论语》在某网络阅读平台上阅读人次达3000万。同年,科幻小说《三体》在某听书平台上听书量超过1亿。

    放入____段,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站在人类文明高度和人道主义立场发声是雨果的选择,战胜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是杜小康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见智慧,当你需要做出选择时,你会有怎样的选择呢?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