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时,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拥有诚实,       ;拥有充实,        ;拥有踏实,          。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A.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浮躁

    B.就含弃了浮躁 就含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无聊

    C.就舍弃了浮躁 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虚伪

    D.就舍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浮躁

  •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把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B. 如果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从来不赞一词,只是一味地指责,那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C. 黄河每决堤一次,泥沙就吞食掉一次古城和无力逃走的人口。所以,“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五座城”,就成了当地黄口小儿都会唱的歌谣。

    D. 这些下酒小吃,初吃不觉得出奇,细细咀嚼却颇有深味,契合着绍兴人的性格:外圆内方、灵秀惠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攻(节选)

    鲁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买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隆,到最后变成碎片,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见公输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可见他缺乏自信。

    C.公输般始终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放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和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形成对比,

    D.作品将墨子置于充满激烈矛盾冲突的环境,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

    【3】本文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本文原名“扶危”,后改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_____”一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落,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两句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较硬,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二人年少时的快乐,和女子现在的处境形成对比,更突出了男子的反复无常,薄情寡义。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诗人因百姓生活艰辛而悲哀,表现其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虚写昔日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是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快阁》巧用典故,其中____________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____________化用阮籍青白眼的故事。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一文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达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写出了自己回归田园后的独居生活。杜甫《客至》诗中也有类似的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__________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小桃红 •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写初秋季节,江面上漂浮着淡淡的烟霭,江水澄澈,征雁南飞。

    B. “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虚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下,绿色的浮萍、粉红色的蓼花高低错落地生长在水边的情景。

    C. “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写驾舟人、歌声及鸥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D. 本曲动静结合,写动态的有“眼底离愁数行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其余句子是从静态方面写的。

    E. 本曲长于色彩渲染,作者将白、蓝、黄、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点缀得异常绮丽、多姿多彩。

    2本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谓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其年,敕撰江左以来仪典,令谘受孝嗣。明年,从武帝幸方山。上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应有迈灵丘。”灵丘山湖,新林苑也。孝嗣答曰:“绕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少更留神。”上乃止。历吏部尚书,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事多以委之。武帝崩,遗诏以为尚书右仆射。明帝谋废郁林,孝嗣即还家草太后令。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出而奏之,帝大悦。时议悉诛高、武子孙,孝嗣坚保持之,故得无恙。孝嗣爱好文学,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明帝之世。建武四年,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让不受。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及崩,受遗托,加中书监。永元初辅政,帝失德。始安王遥光反,众怀惶惑,见孝嗣入宫乃安。然群小用事,不能制也。时孝嗣以帝终乱天常,与沈文季俱在南掖门,欲要文季以门为应,四五目之,文季辄乱以他语,孝嗣乃止。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除之。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少能饮酒,饮药至斗余方卒。乃下诏言诛之。孝嗣之诛,众人惧,唯会稽魏温仁奔赴,以私财营丧事,当时称之。中兴元年,和帝赠孝嗣太尉,谥曰文忠。

    (选自《南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B.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C.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D.其冬/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谓沈文季/曰始安事/吾欲以门应之贤/叔若同/无今日之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嗣敢于直谏,体恤民情。他直言规劝,使武帝放弃了准备营建豪华离宫的想法。

    B.徐孝嗣很有远见,行事周到。他事先为明帝准备好太后的诏令,并制服了掌权的小人。

    C.徐孝嗣为人善良,心地仁厚。他拼力保全了本来要被全部诛杀的齐高帝和武帝的子孙。

    D.徐孝嗣雅正淡泊,不慕权位。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权势,曾经拒绝接受朝廷加赏的待遇。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

    (2)时国用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班级就此组织辩论赛,正方观点为“不敢为天下先”,反方观点为“敢为天下先”,请你选择加入一方,写一篇辩论陈词,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