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末,我和李明同学一起去打球。(句中的“和”是连词。)
B.清醒过来 推辞一番 卧倒在地 工作数月。(这四个短语都是补充短语。)
C.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也没有。(这句话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句话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2、根据《简·爱》中简·爱生活先后的轨迹,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
①盖茨黑德府 ②桑菲尔德庄园 ③洛伍德学校 ④荒原庄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病一场之后,身体本强壮的他已形销骨立,我简直有点认不出了。
B.这家广告公司更注重如何制作附庸风雅的广告,而忽视了对客户业务的了解。
C.遭遇八十一难的玄奘,取得真经,这确实是走投无路啊!
D.孔明之言,使刘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顿开茅塞。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C.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注释:①络:绳编的网兜。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1)解释加点词。
①行十余里
②将兵
③莫能及广
④乏绝之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无论多远,都一定能射中。
(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子打马从南方来飞驰几十里。
B.饮食与士共之——饮食与士卒一起。
C.其善射亦天性也——他的善良和射箭技术也是天赋。
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与他人一同居住时,就在地上画军队的布阵阵式。
6、阅读王维的《戏题盘石》 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诗歌通过描写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的妙处。
7、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8、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第(3)句需填作者。
(1)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毫不羡慕衣着华丽的同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那个冬天,那个人……
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都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
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可谁都不想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会像刀子一样飞进教室,耳朵会听见风在鸣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
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yǐn rán,加上煤,把火墙烧热,至少一两个小时。
下午放学前,老师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
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学生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
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胆怯地举了手。
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
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答案。
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
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笑,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
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然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
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流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
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有生炉子时的煤黑,手粗糙不堪。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
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
他看看我,点点头。
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每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
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
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
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踩着脚取暖。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想念一个人,而且想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
【1】看拼音写汉字:yǐn rán______
【2】小说着重写了三个材料,请概括相应的内容:
(1)王才军自告奋勇地为大家生炉子,并包下了一个冬天烧炉子的活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画线句人物描写的作用。
【4】文章多处写教室里很温暖,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结合标题中的省略号,推断作者的情感倾向。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堆 孙宗信
①老堆五十多岁,一张倭瓜脸,几根黄胡子,佝偻着腰,黑黄的老脸上唯两腮潮红,他常常扛一柄磨细了柄的锄,不绝声地咳,青布裤子下两截干瘦的腿脚满是黄土。
②他有几个不舍得:一不舍得吃。不只不舍得吃粮,连盐也不舍得吃,按他的理论,饭里撒了盐,便要吃得多,因此他家一年四季寡水煮稀饭,高粱面掺糠蒸窝头,三两盐盖进瓦罐藏在床底下,过年饭才能撒几粒。婆媳们熬不住清淡,偷偷摸摸攒点私房盐,吃饭时避开他,碗里撒一点,不能让老堆看见,看见要骂:“败家子!没有盐就吃不下去了?不知道俭省,真不会过日子!”
③老堆第二个是不舍得穿。他常说,脚是娘老子给的鞋,越磨越厚;皮是娘老子给的衣,越穿越结实,放着娘老子给的不用,非要再买衣裳做鞋,真是有钱烧得慌。他身体力行,一生赤脚。年节里走亲戚非穿鞋不可,他也把一双鞋夹在胳肢窝里,走到亲戚门边,才拍拍脚穿鞋进屋。五年穿破了一双鞋,真心疼得不行。
④他一生很少穿衣服,从春到秋,基本光脊梁,身上晒得如同非洲黑人。炎热的夏天火一样热,空气干燥得擦根火柴就能点燃,人们躲在树荫下还热得难受,老堆专拣天热时下地锄草,黑脊梁被毒太阳烤褪了几层皮,别人问他热不热,老堆说:“舒坦。”他结婚时扯一件青布衫,每年大年初一穿半天,直到六十七岁亡故仍做了寿衣穿着入了土。
⑤老堆第三个是不舍得借东西给人。谁借他东西仿佛剜了他的肉。邻居借他的锄头耪了一天地,他黑着脸几次要,掂起锄左看右看,硬说锄刃磨下去一韭菜叶。有一年他大舅借他的驴拉了半天磨,他心痛得直掉泪花,硬说驴累瘦了,要赔三斤麦麸子,为此,两家至亲翻了脸。他有了屎尿,无论走多远,也要拉在自家地里头。有一次,上城赶集,有了一泡尿,憋得脸通红,把尿憋住,四五里地紧赶慢赶往家里跑,路上有人看他着急慌忙的样子,料想出了什么事,拦住问问,他顾不上搭话,急赤白脸地跑回家,尿到自家地里。
【1】文章是围绕老堆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老堆“不舍得”的事例。
【3】孔乙己是一件长衫不肯脱身,老堆也是一件结婚时扯的青布衫到死也没换过新的。这两人这样做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4】从描写方法上看,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塑造和文中对老堆的塑造有什么异同之处?
【5】评价一个人,不能绝对化,不能只说优点,也不能只说缺点。请你以对孔乙己和老堆的评价来证明这个观点。
1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孩子,请你搬走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区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身的小屋都没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
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门出去。
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不恭和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孩子,你已经25岁,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日益老去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承担一个成人该担负的责任?
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来找妈妈。5岁的时候,你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给你;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此糟糕,为什么不多寄些营养品?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习惯了听你的盼咐,只以为,对你的每一滴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你已壮年的时候,可以得到你的细心照料。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饭,又时常将女友带回家来久住,让依然工作的我,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样的景况,终于让我连一丝的微笑,都无法挤出。我发现,这样苦掉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懒惰,愈是潜滋暗长,无沿无边。
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有一次开玩笑,我说妈妈或许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了,说,那怎么行,将来谁给我们洗衣做饭,谁给我们照料孩子?当时的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原来当我们老掉,依然要为你继续操劳,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不是养育了一只日渐丰满有力的雄鹰,而是养了一只寄居的虫子,它要将滋养了它的鲜嫩的骨头,一直啃到干枯腐朽,再无营养。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你的前半生,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以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妈妈已经将兼职的工作辞掉,我不能为了你的幸福,而将自己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交给继续为你挣钱买房的苦痛。也请你,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孩子,妈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且让我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佚名/文,选自《小品·美文》2010年第9期,有改动)
【1】你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残忍“一词?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用一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妈妈请你搬走的决定,你会怎么想?
12、任选一题写作文。(1)欧阳修仕途失意,被贬徐洲,却与山水美景和与民畅饮之中,得到了快乐,陶渊明在“草盛豆苗稀”的情况下,却依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生活中,贫穷的孩子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也能自得其乐......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艰苦的生活就充满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请以“苦与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在我们身边。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