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将顺其美 (2)公子怪之 (3)先入关者王之 (4)沛公欲引兵西
(5)思来者 (6)会项伯欲活张良 (7)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8)少长咸集
(9)然孔子小之 (10)桓公实北征山戎
A. (1)(8)/(2)(9)/(3)(5)(6)/(4)(7)(10)
B. (1)(8)/(2)(3)(9)/(5)(6)/(4)/(7)(10)
C. (1)(8)/(2)(3)(9)/(5)(6)/(4)(7)(10)
D. (1)(8)/(2)(9)/(3)(5)(6)/(4)(7)(10)
2、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李商隐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教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C. 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 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E. 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时间的潮水让曾经辉煌的人事逐渐淡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与之表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词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七一奖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阳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诗》具有治家治国的诗用功能。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
(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把华山作为帝都城墙,把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春天的景致,也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对照,正所谓“春愁隔夜生”。
(4)《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一句用《列子》中鸥鸟忘机的寓言故事表达特定的情意,收含蓄蕴藉之效。《客至》中,描写作者与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花开无人赏,移情入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诗人愿顺其自然走到生命的尽头。
(2)《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喻人,向晋武帝提出先尽孝,奉养祖母。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①(节选)
刘长卿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楚水澹相引,沙鸥②闲不猜。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注】①留侯城:汉留侯张良的封地。高祖封功臣,张良为避猜忌而辞让,被封为留侯。②《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点明诗歌涉及的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B.“伊昔楚汉时”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情。
C.“延首仍裴回”句中“延首”意为“伸长头颈”,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留恋、不舍。
D.诗中表达技巧多样,既有从“访”到“去”的记叙,又借景物与典故来委婉抒怀。
【2】本诗与杜甫的《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但在思想感情上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
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1]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李裕传》卷一百六十)
[1]铨叙:考核结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古人一般有名有字,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历史上隋朝首开进士科。
C.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风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吏部尚书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受宠专权的李孜省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
(2)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
高三年级各班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你会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份什么职业,你认为从事这份职业应具备什么精神?请据此写一篇主题班会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