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既自以心为形役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都督阎公之雅望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而刘夙婴疾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仅文明细节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
B.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
C.按消耗水平估计,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D.《红楼梦》改变了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表示,北京冬奥会火炬的设计需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就是火炬“飞扬”的科技亮点之一,既能达到环保要求,也符合冬奥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进行的现实要求。
“氢能是一种完全零排放的能源,燃烧时,它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二氧化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韩宗捷表示,但这个选择也带来了不少难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火焰的颜色问题,“氢气的火焰在日光下是不可见的,因此,我们研制了一种可以调节氢气火焰颜色的配方,让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见的火焰颜色”。其次,火焰的稳定性也会遇到现实挑战,“特别是在冬奥会火炬的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高速运动场景,或者会遇到大风环境,所以经过研制,终于实现了在100公里每小时的大风状态下火炬的火焰能稳定燃烧这一设想”。此外,手持火炬的内部空间狭小,高压储氢也是遇到的现实问题,“我们研制了一款轻量化、小型化的氢气减压装置,对高压氢气进行了减压”。
火炬“飞扬”的另一大技术亮点,则是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耐高温的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碳纤维专家黄翔宇介绍,“轻、固、美”正是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所呈现出的特点。“轻”,是指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轻了20%以上;“固”,是指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耐紫外线辐射等特点;“美”,则是指应用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造型。
(摘编自梁璇《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背后的故事》,《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9日)
材料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总负责人刘莉表示,针对冬奥会训练和比赛的复杂环境条件,基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他们研发了适应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与生理特性的比赛服装,创新开发了适用于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的减阻、防护、舒适性强的高性能服装。
针对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竞速类项目比赛服的综合减阻问题,根据中国运动员体型、技战术特点,着重在“快”上设计,解决多参数耦合条件下冬季运动竞速类比赛服装跨尺度协同减阻问题。
在训练比赛过程中,服装设备还有“护”的性能。由于冬季运动项目速度高、环境复杂,运动员损伤风险较大。为攻坚这一课题,研究人员研发了新的比赛装备,如在高山滑雪训练防护服中,采用了新型柱状阵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有效保护了高山滑雪运动员穿越旗门时的抽打伤害。短道速滑比赛服则整体使用防切割面料,全面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同时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功能。另外,通过提升纤维保暖率和主动加热技术,把电能量转化为热能,以满足“暖”的普遍需求。
体验过比赛服的运动员纷纷表示,“目前的比赛服装设计调研更充分,剪裁上更能展示中国选手的体型,符合技战术特点,设计也更精致,并且蕴含着东方文化底蕴”。
(摘编自华凌《“快,护,暖,美”!揭秘冬奥备战服黑科技》,《科技日报》2021年3月3日)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科技冬奥的理念,处处彰显中国智慧。
北京冬奥会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在冬日暖阳下显得格外亮丽。这座场馆由22条晶莹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亲切地称为“冰丝带”。“冰丝带"的外墙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首次应用了20450米国产高钒密闭索。“冰丝带”还首次应用了世界上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可使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按照国际滑联的要求,场馆冰面温差不能超过1.5摄氏度),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该技术采用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无异味、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与传统制冷技术相比,该技术可提升能效20%以上。“冰丝带”暗藏的“黑科技”不止于此,场馆内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等应用,均属国际首次。
(取材于刘垠等的《多项“奥运首创”背后的技术支撑》,《光明网》2021年3月22日)
材料四
冬季奥运会 | ||
年份和地点 | 届次 | 采用的新科技 |
1948年瑞士圣莫里茨 | 5 | 使用基于光也管技术的狭缝搔影机(魔眼)辅助裁判 |
1960年美国斯阔谷 | 8 | 使用“拉马克”计算机统计和公布比赛成绩 |
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 | 10 | 首次修建人工冷冻速滑场用于冬奥会比赛 |
1984年前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 14 | 使用大型特制“雪炮”进行人工造雪 |
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 |
| 圣火首次采用环保材料(酒精)燃烧,美国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设计的雪橇用于比赛 |
1998年日本长野 | 18 | slipper冰刀和坐条应用于速度滑冰 |
2002年美国盐湖城 | 19 | 雪橇比赛中红外光束取代光电管,无线应答器首次用于远距离滑雪比赛 |
2006年意大利都灵 | 20 | 滑冰比赛服装“快速皮肤”改进版亮相,全面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采集和传输电视信号 |
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 | 21 | 使用场馆和赛事导航信息系统 |
2014年俄罗斯索契 | 22 | 使用超大带宽传输系统(4G),美国队设计打造碳纤维雪橇并用于比赛,无人机拍摄奥运赛事 |
2018年韩国平吕 | 23 | 机器人火炬手,5G全球首秀,VR技术和高清视频演示,高科技保暖衣,白带记忆的“孛刷子”,行龋雷防收在机 |
(摘编自汪海波《奥运会上的科技运用:历届回顾和2022年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的介绍,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飞扬”火炬的火焰可视性,燃烧稳定性、材料的耐高温性及外形轻巧美观的特点。
B.基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研制的冬奥会高性能冬季训练比赛服,可满足各国运动员保暖,防护、舒适,美观等多方面的需要。
C.因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得名的“冰丝带”,不仅外观漂亮,而且首次应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
D.历届冬奥会采用的新科技,涵盖了火炬制作、场馆建设、辅助裁判、服装器具、拍摄工具、数据统计、赛况转播等多个方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知,氢气火焰在日光下无颜色,遇到大风环境不稳定易熄灭、火炬的内部空间小都是“飞扬”火炬在设计时遇到的困难。
B.材料二介绍冬奥服装设计的科技创新,这些黑科技使冬奥战服既满足技战术要求,又针对中国运动员特点,还富有东方文化底蕴。
C.通过材料三的介绍可知,“冰丝带”的成功建设,不仅彰显了中国智慧,更体现了世界先进技术在中国冬奥场馆建设中的融合应用。
D.通过对材料四图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多届冬季奥运会中,都有新科技的应用,有些甚至是首秀,这突显了冬奥会的科技感和时代感。
【3】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22北京冬奥会的科技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 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绘出女主人公起床后惆怅倦怠的情态。
(2)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水怨山”,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相貌出众。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_________”的时候,仍然在“_________”,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
8、名句默写。
(1)我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或主张强加于别人。
(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对常接近成功却失败的现象,给出始终不应松懈的忠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政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态,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谦谦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风采。
(2)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典故,表达了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怅惘与感伤。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彰显李白傲岸风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①
贾岛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②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注)①诗人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这首诗写于其间。②“红斑”事见《博物志史补》,云:“舜之二妃,日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拣得林中”语出平淡,但却反映了诗人找遍竹林的过程。
B. 这首诗写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之事,言简意深,体现出了“近事浅语,出于天然”的特点。
C. 作者借此竹“结根石上”,说明此竹生命力顽强,生长的环境是很贫瘠的,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
D.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此竹是“最细枝”的,后用“恰是湘妃泪尽时”传递出深层意蕴。
【2】诗中运用湘夫人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台阶的梯级),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
(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B.经营粉本,高下浓淡 经营:经度营造
C.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雅:文雅
D.尺寸勿爽 爽:差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尽其心力以求仿佛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则李工部之横云 之二虫,又何知
C.辄数见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D.与人交,好谈人之善 始可与言《诗》已矣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 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 曾 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指出:“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