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慈父见背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 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 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一些落马的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
C.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言论。
D.为人民群众努力营造良好的家教家风,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的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长期战斗生活养成的谨慎性格。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三引用《礼记·孔子闲居》中的话,是为了说明天地之间最大的德行是“无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出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D.材料三引经据典,兼论古今,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的观点,分析透辟,体现出新闻评论的特点。
【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C.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人物通讯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_____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名句默写
(1)《陋室铭》中点名“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说只要坚持,就会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舍;_______,________ 。
(3)宋荣子犹然笑之,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人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者沮丧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文中当看到大鹏鸟经过一系列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注意:任选五小题作答,答对的即得满分;多选的以错误的计算得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和 “ 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李白《将进酒》中举曹植为例,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宫内和朝廷不能偏私,刑赏之法必须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饮酒》中,表明作者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的去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9)《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3)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6)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2)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孔子警醒我们“_______,________。”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掠夺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侈浪费无度的情况。
⑵《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门客)看到自己的主人对廉颇隐忍避让后,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语句是“ ”。
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典故,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
是“ , ,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七)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张九龄《感遇》诗共十二首,本诗为第七首,是作者被贬至荆州江陵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江南的丹橘,在冬天仍然保持着翠绿,句中一个“犹”字,充满赞颂。
B.三、四句,赞美丹橘不畏冬寒,不仅因为南方冬天地暖,更在于它有“岁寒心”。
C.五、六句,借丹橘因“阻重深”而不能“荐嘉客”,表现诗人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苦闷。
D.七、八句,“不可寻”,叹惋丹橘的同时,更凸显诗人对世事难料、命运无法深究的感慨。
【2】《论语》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诗也提到“岁寒心”,但诗人为何选择“丹橘”而非松柏来抒发胸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对龙应台的话,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