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雄飞雌从绕林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嫦娥三号”带着国人的梦想与祝福飞赴月球并成功落月,这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③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④“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走“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热潮。
⑤《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狗鼻子
俄·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的一件貂皮大衣被人偷走了。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哭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真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捉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绑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便衣把那只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中扫了一眼(四周自然有许多人围观),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眼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了。我不抵赖。”
她说:“有五桶酒,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到公安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声来。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我说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被带走了。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啊!”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只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在商人的面前不停地摇尾巴。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闻他那只套鞋。商人吓得脸色倏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这下子人们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这几个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熨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叫人没法言传。人一跑光,院子里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
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吞了二十卢布……”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在开头先介绍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丢失了一件貂皮大衣,是展开下文故事情节的必要前提。
B. 作品语言简洁,三言两语便刻画出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对警犬的外貌描写,便写出了它的阴郁和可怕。
C. 警犬咬出了私自造酒的农妇,咬出了弄虚作假逃避兵役的人,就是咬不出偷窃貂皮大衣的人,可见这不是一条称职的警犬。
D. 有过错的人在警犬面前原形毕露,不是因为警犬可怕,实在是这些人做贼心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忽然良心发现。
【2】小说中的警犬总共咬出了八个人的丑行,请简要分析作者处理这八则材料的匠心。
【3】标题“狗鼻子”在故事的叙述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样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阁楼之间的通道之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在一起。
(3)《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是化用了《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积雨辋川庄作》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然的轮回与人生的短暂,也表达了他的痛苦与绝望等复杂感情。
(5)《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_____________”,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__”。
(6)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百里者半九十”,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所以老子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_______”一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推想妻子的亡灵应当是年年痛苦难耐的。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表达感叹世态人情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高度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积极用世,不被金钱所驱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境,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3)______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俱黑。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甘焚死不公侯③。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本诗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王安石变法引发纷争,苏轼等人受打击,黄亦受牵连。②《孟子》中有一则寓言,齐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品以饱食终日,回家却向妻妾夸耀别人请自己吃饭。③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笔一“笑”一“愁”对比鲜明,以桃李含笑盛开暗指小人得势猖狂。
B.颔联“惊蛰”紧承首联“清明”节令,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C.颈联笔锋一转,化用典故,各举愚人贤者,为之后的议论蓄势张本。
D.尾联以景作结,“蓬蒿一丘”呼应“野田荒冢”,富含人生哲理,表达平抑内敛。
【2】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注],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缉纑: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而生有光 期:期望
B.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顾:看
C.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请
D.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遗:赠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母亲为母辛苦。自嫁入归府,她几年时间生育七孩,深受其苦;为摆脱生育之苦,她使用民间避孕偏方,却因此成哑。
B.归有光母亲勤俭持家。她晚上总忙着缉麻线,常常到深夜;家境并不贫困,冬天还将烧过的炉灰和成炭团晒干以再次利用。
C.归有光母亲宽厚待人。她对待奴婢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埋怨的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吃食,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
D.归有光母亲严于待子。她经常督促归有光的学业;子女的婚事,必须由她做主,即使离世,也不能改变。
【4】归有光外祖家风对其母有什么影响?
【5】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12、作文
支撑,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由“支撑”,你联想到了什么?请以“支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