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面的文字给“京剧脸谱”下一个定义,较为确切的一项是( )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已程式化的彩妆图案。一般的说法是它来自假面具。在京剧表演中,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某些男性角色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现戏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脸常用来象征忠勇侠义,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脸常用来表现阴险奸诈,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A.是中华民族一种最具有特色的化妆图案,其造型源于假面具,能够达到丰富舞台艺术,强化演出效果的目的。
B.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彩妆,根据剧情的需要,用夸张等手法在角色脸上勾画各种图案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C.是在京剧表演中,男性角色的脸部常用的一种特殊彩色化妆,其色彩、图案、纹样不同,戏剧角色也就不同。
D.是一种根据剧情、性格的需要而采用某种色彩、图案和纹样给男性角色脸上化妆的彩妆方法,像戴了个面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安慰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如此的
B. 舍瑟而作 作:起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 族庖月更刀 族:差的 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送给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
材料二: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材料三:
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与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
(摘编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
【1】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
【2】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步上山去。
B.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
C.我国发射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D.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
【3】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不亦远乎?”(《泰伯》)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___________。(《大学之道》)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中,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诗句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杜甫在《登高》里,道出心中郁积身世之苦和国运之苦,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写出女子登高远望,盼望男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氓》 中采用比兴手法,用桑树叶子没有落的时候“___________”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用桑树叶子落下时“_____________”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3)《离骚(节选)》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晚年深感自己漂泊无依,《登岳阳楼》中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登高》中也有此漂泊无依、病痛孤独之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中说:“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都强调君子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的重要性。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欣欣以向荣,泉娟娟而始流。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宠命优渥。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张炎①
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用“候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
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
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
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①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
长庚星,即金星,在中国民间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
B. 白益傲放 益: 更加
C.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
D. 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力士脱靴”的典故表现了李白任性不羁,不畏权贵的鲜明个性。
B. 翰林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C. 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 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又号“谪仙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显示出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D.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5】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
(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40多年,有网友梳理了40多年来值得深思的十个关键词:开放、规则、自由、理性、共享、创新、自信、机遇、健康、安全。
青年学生身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对这些关键词一定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从以上十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演讲稿,阐发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