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
A.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B.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C.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祭十二郎文》)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戍卒叫,函谷举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日趋理性和冷静,不断经历认知提升。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写出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5、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作了适当的总结。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在《定风波》里用平静的口气说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出下面空缺处。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独立扬新令,_________。(卢纶《塞下曲》)
(4)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_______。(《中庸》)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志向作出了高度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两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起兵时武器装备粗劣,也照应了上文秦始皇收取天下兵器弱天下之民的情节。
(3)李白的《将进酒》中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则包含着失望激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作者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①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既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又能唤起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起到暗示和过渡的作用。
B. ②连用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正如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女子也不要沉溺于爱情。
C. ③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则无法解脱;语气坚定不移,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深切依恋,无法自拔。
D. 整个章节都是议论性的语句,暂时中断了叙事,却又隐隐暗示了接下来故事的走向——他们的感情并不能永远如叶之“沃若”。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②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②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俾妇邀以归产一男。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③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宋濂《宋文宪集》及《宋学士文集》,有改动。)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洒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独好周人急( ) (2)君脱不取(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人用是多疑( )
A.使用 B.根据 C.因为 D.为了
(2)籍其数而封识之( )
A.识别 B.记录 C.做标记 D.记住
【3】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金 华 范 景 淳 吏 吏 部 得 疾 无 他 子 弟。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5】《宋学士文集》在第③段有所脱漏,根据文意在□处填上最合适的内容是(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C.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D.善小当行,恶小莫为。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面:家庭,职场,朋友……数不胜数。你的活动范围越大,你生活的圈子也就越多。
每个圈子给人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圈子让人进步,有的圈子让人堕落。往往是这个圈子满足不了个体需要,人们才又选择了那个圈子。你可以选择圈子,而圈子也可以选择你;你发觉圈子不是你所需要的,或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或干脆退出这个圈子。圈子不同,风气不同,人也不同。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以“圈子”为话题,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