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李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 2、思维过程要遵从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一律(概念的含义前后要一致),不矛盾律(立场不要自相矛盾),排中律(态度不要模棱两可),充足理由律(理由不能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下列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则的一项是(     

    A.他能算什么英雄呢?听说,一声爆竹,他也会吃惊。

    B.严禁触摸,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我没有听错,肯定是你说错了。

    D.甲生疮,甲是某地人,某地人生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能体现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因此,“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晚唐体”是宋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不同。“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于边缘化群体。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宋初“晚唐体”的盛行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受,尤其在“江湖诗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其历史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因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个宋代诗歌发展史。

    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开始初步形成清瘦与富贵两类诗歌对立互补的格局。清瘦之诗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开始,一路经大历十才子,到姚贾及李洞、杜荀鹤、喻凫、许浑、许棠、郑巢、周贺、周朴等中晚唐宗贾诗人,格局越来越逼仄,景物越来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越来越走向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富贵之诗从李白开始,经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一路向前,虽路径不同,但或辞藻丰赡,或意境瑰丽,总体带有较为明显的富丽之气。进入宋代,“西昆体”承商隐衣钵,“江西诗派”“脱胎换骨”之法亦使诗歌辞藻丰赡,而显学问之富丽,“晚唐体”则意境和语辞皆清冷寒瘦,“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薛嵎《闲居言怀》),“稍觉道心胜,渐至诗脾清”(罗与之《玉梁道中杂咏》),“斜阳照孤影,诗骨瘦崚嶒”(戴复古《山中少憩》)。

    可见作为清瘦型诗歌的代表,“晚唐体”本身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发展脉络,而且在唐宋两代基本与富贵型诗歌各占诗坛半壁江山,前赴后继,互相补充。

    (摘编自王胜明《“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在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南宋曾陷入困境,“脱胎换骨”法使辞藻丰赡。

    B.和清瘦型诗相比,富贵型诗出现得较早,成就也较大,整体带有富贵气,更受诗人喜爱。

    C.宋人严羽认为,宋诗崇尚讲理,但有不注重营造意境之美的毛病,唐诗正好与之相反。

    D.“晚唐体”诗清寒,盛行于宋代,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使命,宋人对它的态度并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交代“晚唐体”深入研究的意义后梳理了清瘦型诗和富贵型诗的大致脉络。

    B.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论证思路。

    C.文章引用大量的诗论和诗例,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晚唐体”的风貌。

    D.文章从历史使命和风格类型两个维度论述了“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晚唐体”虽然承担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的历史使命,但“江西诗派”对它应该是持反对的态度。

    B.清瘦诗的格局日益逼仄,景物日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日益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成就可能越来越低。

    C.虽然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但是,在面对唐诗时,宋人的态度实际上是矛盾的。

    D.“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是因为它是宋代“江西诗派”之外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用_______ ,愿乞终养。以乌鸟作比,表达要对祖母刘乞养的愿望。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其虽是平常叙写却意义重大,尽管举例浅近却意思深远。

    (2)杜鹃鸟别名子规,常夜啼,声悲切,故诗歌借以抒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写过去扬州的繁华,实写眼前扬州的残破,在对比中突出词人的黍离之悲。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在《兰亭集序》中,写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后归结于消灭(死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抚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为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制,已经到了令人敢怒不敢言的程度。

    (6)《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以雅致的生活细节,掩盖内心的无聊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快阁》中借用伯牙摔琴和阮籍以青白眼看人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天色己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借孤松以咏怀,表现自己卓然独立坚贞气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例释了自然界中的“小年”现象。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的心态,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也有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想象归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

    (3)《陈情表》从“____________”至篇末,叙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说明作者并非自命清高,表白日后效忠之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2)《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了孟子重视教民,让百姓接受教育而懂得礼仪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

    欧阳修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破剧贼,追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贞观初,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

    ②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贼营,贼众大溃,杀千余人,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制收军不深入。于是马癯卒劳,无斗志。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死,贷为民。

    ③擢定方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复征贺鲁。贺鲁率兵十万拒战,轻定方兵少,舒左右翼包之。定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定方因其乱击之,鏖战三十里,斩首数万级,贼大奔。贺鲁率数百骑西走。令副将萧嗣业率杂虏兵追北,定方领新附兵绝其后。会大雪,吏请少休,定方曰:“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遁,则莫能擒。”遂勒兵进至双河,与弥射、步真合,距贺鲁所百里,下令阵而行,金牙山。贺鲁走石国,弥射子元爽以兵与嗣业会,缚贺鲁以还。由是修亭障,列蹊隧,定强畛,问疾收胔,唐之州县极西海矣。出为神丘道大总管,率师讨百济,百济平。

    ④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帝悼之,责谓侍臣曰:“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若等不言,何邪?”乃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曰庄。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畛:界限。②胔:指尸体。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

    (1)追数十里( )

    A.向北,往北 B.北方军队 C.背离者 D.败军

    (2)制收军不深入( )

    A.纠正 B.假托 C.勇武 D.举起

    (3)死,贷为民( )

    A.面对 B.应该 C.判罪 D.适合

    (4)下令阵而行,金牙山( )

    A.迫近、逼近 B.停止,依附 C.减轻,减少 D.攻打

    【2】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

    【3】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B.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C.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D.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4】根据第③段内容不能体现苏定方在军事方面的素养的一项是(       

    A.善于因势利导,乘胜追击

    B.善于身先士卒,英勇杀敌

    C.善于治军严明,不侵吞叛军的财物

    D.善于战备防御,善后安抚安定民心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深陷困境之中,有时即使全力奋争,也无济于事,似乎真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其实,那不是无路可走,而是该转弯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