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开始迷恋文学,生吞活剥着一堆堆世界名著,绞尽脑汁涂抹着幼稚的文字,妄想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家。

    ②杨幂为女儿庆生,刘恺威回答记者提问惜字如金,当记者问到离婚传闻时,杨幂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别无他言。

    ③感悟是一种思路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应建构一种感悟哲学。

    ④对于公车改革,他们不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表意见,而是从一己之私出发吹毛求疵,好像不沾国家便宜就活不成似的。

    ⑤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

    想到众兄弟就要 ,他不免一番悲戚。

    偌大的城市想找个人,如同 ,今天竟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  

    A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B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D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嚅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麻烦。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2】关于小说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

    B.中进士、殿试、出使,王拱辰这些经历让人敬佩,包括和司马光一样被排挤,都为这口大缸出现铺垫了背景。

    C.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光辉的履历形成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D.结尾彰显了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

    【3】请概括小说中“缸”的深层含义。

    【4】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描写月光洁白明亮。

    (3)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

  • 5、根据课文默写填空。(任选三句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②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4)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雨梦回鸡塞远,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

    (8)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冤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入耳,从而表现自己贬谪之苦。

    (3)《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蟪蛄等的论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人们社日迎神,歌舞作乐,已经忘却了国土沦丧哀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一个“嗟”字,饱含诗人复杂心情:为朋友的遭遇而伤感,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惆怅,更为官场沉浮无定而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悲凉沉重的基调。

    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不能河桥相送,只能想象饯别结束后的场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D.全诗不失自然朴素。前两联通俗晓畅,不事雕饰;后两联用典,熨贴工稳,并不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致,流走匀称,宛转如意。

    【2】诗中运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旦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介嫌于右宰相,请外,以知荆南。神宗立,以三司使召。先时,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于待漏舍,同列不得闻。介谓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文书弗与知,上或有所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逐为常。帝欲用王安石,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选自《宋史·唐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B.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C.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D.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

    D.神宗,庙号。庙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义正词严。唐介任县令时,针对辽使勒索驿吏的现实,下令说:“不是法令规定应该供给,一概不给。稍微损毁我方器物的,一定追捕他。”

    B.唐介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唐介筑堤拦水,百姓因此得利;转运使崔峄将库绢提高价格分配给百姓,唐介扣住公文没有下达。

    C.唐介刚直敢言。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通过宦官侍从结交后宫,因此才得到执政的职位,请求皇上罢黜文彦博宰相之职。

    D.唐介遭受排挤。皇帝想要任用王安石,遭到唐介的反对,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对唐介打击报复,唐介含愤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2)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的网络舆论事件中,经常出现剧情“反转”。

    某中学被家长拍照爆料,学校食堂长期给学生吃变质食物,引起了广泛关注;经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事实真相却是几个家长为了制造影响,蓄意发布虚假图片、视频,以达到向校方施压的目的。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流血受伤,其被网友“人肉搜索”唾骂后,真相竟然是学生家长用口红伪造伤痕以博取关注……

    网民的神经往往轻易被挑动,也往往轻易被“反转”。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此现象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