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善万物之得时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B. 既窈窕以寻壑 寻蒙国恩
C. 而彼且奚适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 本图宦达 达人知命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臣具以表闻.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俊采星驰 ⑥则刘病日笃
⑦目吴会于云间 ⑧屈贾谊于长沙 ⑨而后乃今将图南
A.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B.①③⑧/②④/⑤⑨/⑥⑦
C.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D.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
3、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乘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不止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黑天,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乍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腊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篇写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做出种种愚昧无知、凶狠残暴的行为作了铺垫。
B.老外带着照相机来到古镇拍照,让古镇人惊慌失措,老外也因此死于非命,说明当地传统实力强大,外来人员难以立足。
C.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闹鬼,吓得造反派头头一家胆战心惊,造反派们也不敢再提老照片的事,这表明造反派们内心有鬼,知道他们做错了事。
D.“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为与这些老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所感动。
E.这篇小说围绕老照片的传奇经历构思情节,把人物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
【2】“老照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了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还颇具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2)自从《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经典出现之后,古代文人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就往往运用类似的意象,如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李仲蒙认为:“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古诗文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十分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以触手可及天空之夸张手法写山高,写令人惊心动魄旁衬路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屈原就曾有“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感慨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岁月不待人。
6、古诗文默写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磨练思想和锻炼筋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中借渔者的歌声,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说》中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突出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9)《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0)《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早晚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揭露了秦的自私无道。
(2)《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虞美人》 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学说看似矛盾对立,但思想不乏相通之处。儒家经典《尚书》中有“为山九彻,功亏一篑”,而我们学的《<老子>四章》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观点。
(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捣衣”“捣衣声”“捣衣砧”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常用来表达深沉的思念。请写出含有以上三个意象中任一意象的两句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 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 诗中写“梦入”,是诗人实写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 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借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神宗在颖邱①,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常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今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②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近/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嫡长子,地位仅次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叫东宫。
B.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文中的“陛下”是对宋神宗的尊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初到任。《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的“视事”亦同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与韩绛、韩维兄弟交情深厚。宋神宗即位后,韩维因用王安石的建议多次被称赞,于是向皇帝引荐了他。王安石想辞职离开,韩绛劝皇帝留下他。
B.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C.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同僚反对。御史中丞吕诲、韩琦、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主张。看完韩琦反对新法的上书,皇帝立场不坚定,想听从韩琦的意见。
D.王安石上奏章为自己极力申辩。司马光以变法引起朝廷内外动乱为由,反对新法,王安石直言上奏为自己辩护,皇帝用恭敬言语表示歉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2)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阵容,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近25年。出征太空前,记者向56岁的邓清明提问:坚持努力近25年后,终于要飞上太空,此时心情如何?
邓清明说:“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载人航天领域,从来没有感情分,一切以数据为标准。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飞天,一种是准备飞天。
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两种状态”,对我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