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也称《道德经》,儒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羊脂球》。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中,“加冠”表示年已二十;“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D.《水浒传》中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从为兄报仇开始,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火烧瓦罐寺、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一路饱览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实现了遨游大海的梦想。
C.“土地”是《艾青诗选》中常见的意象,“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还代表着诗人对广大劳动者的关注和对他们命运的探索。
D.《水浒传》中的武松和林冲都是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人物。武松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善于“忍”;林冲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崇尚“义”。
3、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准确的一项是( )
记忆中,故乡的街道温暖而悠长,青灰的石板路,原木吊脚楼,已刻下岁月斑驳的痕迹。______________。杨柳堆烟的季节,我总喜欢藏在树荫里,一边抚摸柔软的柳枝,一边期待莲花的绽开。
A.街道的尽头,是一溪清浅的流水,一座石拱小桥默默地连接着两岸。水里,鱼儿在错落有致的莲花丛里穿梭,游弋多姿;河的两岸是成排的柳树。
B.河的两岸是成排的柳树。水里,鱼儿在错落有致的莲花丛里穿梭,游弋多姿;街道的尽头,是一溪清浅的流水,一座石拱小桥默默地连接着两岸。
C.街道的尽头,是一溪清浅的流水。水里,鱼儿在错落有致的莲花丛里穿梭,游弋多姿;河的两岸是成排的柳树,一座石拱小桥默默地连接着两岸。
D.一座石拱小桥默默地连接着两岸,河的两岸是成排的柳树。街道的尽头,是一溪清浅的流水;水里,鱼儿在错落有致的莲花丛里穿梭,游弋多姿。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C.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D.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5、【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未可。”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既克 既:
②望其旗靡 靡:
③皆初气过锐 皆:
④渐就衰竭之故 故:
【2】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6、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阅读这首诗,任选其中一联,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7、综合性学习。
班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中部分章节被选入高中课本,引起众人关注,你对此有何看法?
(2)小说中的人物因刻画鲜明而让人深刻,请从“闰土、杨二嫂、杜小康”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8、古诗文默写(10分)(任选10空填)
(1)花间一壶酒, 。(李白《月下独酌》)
(2) 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5) ,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6)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雪暗凋旗画, 。(杨炯《从军行》)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______。(9)《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生,__________ __;义,________ __。
二者不可得兼, ______ ____。
9、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能说出得体的语言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1】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①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
②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3】结合语境,对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4】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讲故事、谈看法,以小见大,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选文以“说”为载体,“得体”为主旨,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C.选文用词准确,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
D.选文结构上水到渠成,由事入理,析理透彻,卒章显志。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孤独与幸福
①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②世间怕有无数称自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③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④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⑤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⑥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论语》中的言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⑦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⑧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⑨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⑩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给第⑥段的画线句子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他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创造了奥运田径史的奇迹。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的踪影,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制出的新一代跑鞋,使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穿着时倍感舒适和安全;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能够释放吸震时候储蓄的能量,使运动员轻松省力;同时它们的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
鞋底是跑鞋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中底。高科技跑鞋的鞋底是由马蹄形的气垫后跟和各种适应脚的不同部位、不同运动形式的花纹组成。所谓气垫后跟是指在鞋跟中央位置装有一个气垫,利用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这比传统防震后跟仅有吸震功能大大改进了一步。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时,他脚上的跑鞋就轰动了世界,因为那双鞋只有115克!这双鞋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当时它的售价为十几万美元,可谓价值连城。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和短跑名将迈克尔·约翰逊的金缕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两双鞋都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的时间进行研发的产物。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黄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不但赢得金牌,而且平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与辉煌战绩相映衬,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红色魔鞋是刘翔的赞助公司为他参加2004雅典奥运会特别制作的。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比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时所穿的116克的金缕鞋还要轻。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关键技术:轻薄的鞋底使跑鞋更轻,提供了对冲击力的保护;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的设计可以使运动员穿着舒适,技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1】作者用“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2】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句中的“目前为止”一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5】有位同学说,只要能拥有一双刘翔那样的“红色魔鞋”,自己也一定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为国争光。对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12、
在慧骃国里,马是高等动物,而人则成了低等动物。你如何看待作者这样的构思?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3)不少于2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