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芜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家指出,不考虑就业、环保、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等问题的一哄而上式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必将养虎为患

    ②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③随着车用电池开发的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但要说燃油汽车行业已四面楚歌,恐怕还为时过早。

    ④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⑤这些不法分子本想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图穷匕见,被人们识破。

    ⑥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竞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A. ②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B. “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桑娅的新生

    【以色列】辛西姬·默凯迪

    清晨,桑娅又在噩梦中惊醒,她仿佛又听到了枪声、敲门声。桑娅赶紧从床上跳下来,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抱住头。

    一年前,桑娅逃离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在德国那个小城镇,她和她的犹太家庭惨遭蹂躏。那一夜,党卫军带走了她丈夫,行前他们紧紧拥抱诀别。后来桑娅的姐夫也同样被党卫军抓走,她的姐姐、外甥、外甥女被送进一家兵工厂做苦工。最后,党卫军又直接从学校里带走了桑娅的儿子。几个月之后,在人权组织的帮助下,桑娅逃离了德国,只身来到纽约,得到了一份在大商场做缝纫的活儿。可对桑娅来说情况并未改观,她始终无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白天,她埋头干活,不和任何人接触。到了夜晚,她躺在床上,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这天中午,桑娅独自坐在餐厅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人叫她的名字,她抬起头,看到斯坦夫人向她走来。斯坦夫人在难民所工作,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桑娅有了住所,找到了工作。斯坦夫人笑着对桑娅说:“我们从德国又救出来两个犹太孩子,一个女孩 10 岁,还有一个男孩 7 岁。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受了不少苦,他们需要一个家。桑娅,我想你也许需要有人做伴。”

    10 岁和 7 岁?正好和她的外甥女、外甥一样大。桑娅摇摇头:“我不想接纳他们。”

    “可起码你应该考虑一下吧?这样,我明天再来听你回话。”斯坦夫人劝道。

    “不需要,这根本不可能!”桑娅的语气很坚决。斯坦夫人惊愕地看着桑娅,桑娅低下了头,直到斯坦夫人离开。

    这天下午,还没到下班时间,桑娅就提前回家了。桑娅回到家,关上所有的灯,便一头扎到床上。斯坦夫人提到孩子的事,又打开了她记忆的大门,触动了她内心的痛楚。她大声哭泣了起来。也不知哭了多久,桑娅抽泣着爬起来,拉开橱柜,拿出一个从德国带出来的小布包,这里面包着她丈夫、儿子和姐姐的三张照片。她一层层解开布包,把三张照片摆在桌上。这三张照片让她悲痛欲绝,但也给她带来了一些慰藉。她想起了以前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突然觉得她应该重新开始,好好地活着,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照片里的这些亲人。

    桑娅捧着这些照片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我要重新生活,为了你们,也为了我自己!”这晚,桑娅睡得很踏实,这是自从丈夫被带走后,她第一次夜里没做噩梦。第二天醒来,桑娅感到自己很平静,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中午,桑娅焦急不安地站在餐厅门口,搜寻着斯坦夫人的身影。

    斯坦夫人一出现,她便快步迎上去,忙不迭地对她说:“我愿接纳那两个孩子,尽管我的住所不大,但我能安排好,请相信我!”斯坦夫人紧紧握着桑娅的手:“太好了,我今晚就把他们带过去。” 下班后,桑娅开始在家里忙着做德国甜饼,她好长时间都没做这个了。她要用甜饼和爱心来迎接孩子。“桑娅!”门外响起了斯坦夫人的声音,桑娅赶紧打开门,看见斯坦夫人站在门口,带来的女孩和男孩分别站在她的两边。两个孩子骨瘦如柴,看上去很悲伤。桑娅的内心顿时翻江倒海。看着他们,桑娅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快进来!”桑娅招呼他们。两个孩子身上那套干净的衣服显然不合体,这是难民穿的衣服,以前桑娅来到美国时也穿过,难怪她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桑娅,这是莉泽和卡尔。”斯坦夫人对桑娅说道。桑娅像触了电似的全身哆嗦了一下,因为她的外甥女和外甥也叫这个名字。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桑娅疾步上前,走到两个孩子面前,仔细地打量着他们的脸。一旁的斯坦夫人疑惑地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桑娅摇摇头,没有说话,可她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两个孩子的脸。女孩慢慢抬起头来,睁大眼睛,似乎也在仔细地观察着桑娅。忽然男孩大声地喊叫起来。

    “怎么啦,卡尔?”斯坦夫人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男孩伸出颤抖的手,指着桑娅摆在桌上的照片,然后他冲过去,抓起桑娅姐姐那张照片,把它紧紧贴在自己胸口,带着哭腔喊道:“妈妈!”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一开始不愿接收两个被营救出来的犹太孩子,可转变态度要接收时才发现他们竟然是自己的外甥女和外甥。

    B. 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桑娅的形象,使人物刻画得鲜活生动,如“桑娅像触了电似的全身哆嗦了一下”,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吃惊。

    C. 照片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刻画桑娅的形象,照片使桑娅决定好好活着并收养孩子,后来卡尔认出了照片,使亲人得以团聚。

    D. 小说叙写犹太人桑娅在美国纽约时的生活,插叙了她在德国的悲惨遭遇,通过她在两国生活境况的鲜明对比,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

    2小说以“桑娅的新生”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3小说用较少的笔墨塑造了斯坦夫人这一形象,她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一句“海上生明月”,《春江花月夜》中,与此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打猎阵容豪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上片中以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此小年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里仁》)

    (2)曾子曰:“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泰伯》)

    (3)《老子》(第64章)中,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运用三个排比句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请写出其中的两个句子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其二)

    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②宓子:孔子弟子。姓宓(fù),名不齐,字子贱。“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③终军:汉人,年十八赴长安,入关时关吏付与繻(繻,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当不复还,弃繻而去,后果然有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 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 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D. 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交相对应,错落有致。

    2有人高度评价诗歌尾联,赞其“光景绝妙,寄情无限”,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 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 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而学成,君命辙师焉。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 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这是苏辙为其兄《和陶诗一百二十首》写的序言。序而称为引,是为了避其祖父苏序之讳。 ②蒣芋:即薯蓣,通称山药。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B.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C.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和,指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

    B.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在文中指成年。

    C.先,敬辞,多用于尊长。文中的“先君”指健在的父亲。

    D.子美,是杜甫的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说到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本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1)年级要设计一期以“高中的学习”为话题的板报。请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任选一句,并结合话题阐释选择的理由。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内容有针对性,能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从下面二幅图画中任选一幅进行描绘。要求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

     

      林黛玉        桑地亚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