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他激动地说。
B.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特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 官
[英]赤哥黎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年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家的地里干活。到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塞夫告诉他,靠狩猎能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多恩并说明了他的打算,多恩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因此,约翰决定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到了下午,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他一连几个小时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还欠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半天才开口说:“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待到4月底。这时,他得到的兽皮太多了,决定回家了。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捕猎工具的钱;然后又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法官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美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并没有对法官多恩的外貌、服饰进行精雕细刻,但从简单的言行描写中,人物形象依然清晰感人,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 第二次狩猎后,约翰获得的兽皮卖了300美元,他终于还清了自己购买捕猎工具所借的150美元以及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
C. 约翰很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吃苦耐劳,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从而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D. 约翰经过多年打拼,30岁的时候,便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抗争,就能成功。
E. 法官多恩去世以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且自己没有后代。
【2】法官多恩明知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约翰,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小说,从法官多恩的角度简要分析。
【3】小说的题目是“法官”,文中却用大量篇幅描写约翰。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女子对男子违背誓言的指责和控诉。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写鸟兽难以翻越来表现蜀道山高路险的情况。
(3)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孙何欣赏音乐和风景的情况。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街巷河桥的的美丽。
(2)李密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5)《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所处的时代本来就是适合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7)《兰亭集序》中描写聚会当天气候宜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提醒人们只有做到“_____,______,”才能“无所待”地去逍遥游,而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2)《陈情表》中,李密表现自己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
(2)庄子《逍遥游》中虚构前人言行,以夏棘答商汤的形式对展翅翱翔凌摩霄汉的大鹏再次进行了描写。这时的大鹏“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宠辱不惊原因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
(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缺少亲属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的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屈原的文章意旨博大、寓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的《锦瑟》中,借庄生、望帝之愁来写自己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难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 “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D.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城王勰,字彦和。勰生而母潘氏卒,及有所知,启求追服。文明太后不许,乃毁瘠①三年,弗参吉庆。高祖大奇之。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从征沔北,诏曰:“明便交敌,可救将士肃尔军仪”勰于是亲勒大众。须臾,有二大鸟从南而来,一向行宫,一向幕府,各为人所获。勰言于高祖曰:“始有一鸟,望旗颠仆,臣谓大吉。”高祖戏之曰:“鸟之畏威,岂独中军之略也?吾亦分其一尔。此乃大善,兵法咸说。”至明,便大破崔慧景、萧衍。其夜大雨,高祖曰:“昔闻国军获胜,每逢云雨。今破新野、南阳及摧此贼,果降时润,诚哉斯言。”勰对曰:“水德之应,远称天心。”世宗即位,勰跪授高祖遗救数纸。咸阳王禧疑勰为变,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勰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禧曰:“汝恨吾后至耳!”自高祖不豫,勰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于衣带罕解,乱首垢面。世宗后频幸勰第。及京兆、广平暴虐不法,诏宿卫队主率羽林虎贲,幽守诸王于其第。勰上表切谏,世宗不纳。勰既无山水之适,又绝知己之游,唯对妻子,郁郁不乐。议定律令,勰与高阳王雍、八座、朝士有才学者五日一集,参论轨制应否之宜。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谒。
(节选自《魏书·元勰传》)
(注)①毁痔: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
B.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阶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下十卷/名曰/要略/
C.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
D.而勰夙侍高祖/兼聪达博闻/凡所裁决/时彦归仰/勰敦尚文史物/务之暇/披览不辍/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三十卷/名曰/要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服,意为丧期过后补行服丧,这是后代错过丧期之后的一种弥补措施。
B.行宫,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不豫,是对天子生病的讳称,古人对“病”常用讳称,如“抱恙”“见背”。
D.羽林,也称作羽林军,其意为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是皇帝的护卫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勰幼时悲苦,长大后行孝道。他出生之后,母亲就死了;长大懂事后,他居丧三年,因哀伤过度而使身体极为瘦弱,不参加吉祥喜庆之事。
B.元勰事必躬亲,极力奉行君命。在高祖让整伤军仪时,他亲自检阅;在他说鸟儿向着大旗跌落为吉事而遭到君王戏弄嘲讽之后,他也毫不在意。
C.元勰直言反击,尽心侍奉君王。在咸阳王元禧怀疑他可能叛变时,他以怨恨之语回击;在侍君医药时,他衣带很少解开,头发蓬乱,满面污垢。
D.元勰品行极高,为官清正廉洁。他做事小心,没有过失,即使闲居,也从不骄慢懈怠;他的家门前面,从来没有因为私事而拜见、请托他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大奇之。敏而耽学,不舍昼夜,博综经史,雅好属文。
(2)勰既无山水之适,又绝知己之游,唯对妻子,郁郁不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勤能补拙似乎一直是至理名言。然而,一个著名咨询集团合伙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语出惊人:勤可致拙。理由是:我的很多同行失败就失败在太勤奋。因为太过勤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总是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有时候这就是效率。
以上言论你同意吗?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观点鲜明、不偏激,论述有理有据、讲逻辑。字数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