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鲁木齐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保民而王”也因此被视作合法获取政权的唯一途径。

    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墨子的著作中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被人们尊称为“科圣”。

    D.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八十多年前的苦难和辉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在《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的文章,文章提出“打破能源垄断很可能带来更严重雾霾”。

    B. 平等是公正最大的敌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切竞争游戏的根本法则,即使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来说都是如此。

    C. 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D. 德国媒体此前曾指出,据欧委会初步计算,英国因脱欧需向欧盟交纳各项欠款至少600亿欧元左右,而欧盟委员会主席表示,这一数字只是“保守估计”,实际费用尚未计算完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 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C. 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 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 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 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 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D. 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 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C. 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就未免虚浮”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知足者富,_____________。(《老子》三十三章,老子名_______。)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将富贵豪华生活和醉饮不愿醒来对比的前一诗句是“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但以刘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5)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6)遍人间烦恼填胸臆,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7)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_ ?(《渔父》)

    (8)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渔父》)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对诸葛亮一生功业概括最精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描绘了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后,作者认为即使是如此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一句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①1173年,词人与叶梦锡同在成都府任职,后叶梦锡奉召回京,词人为他送行。②帝乡:指南宋都城临安。③呼卢: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紧扣“豪举”,具体叙述了词人的出身、家世和现在的生活场景。

    B.“十千”与“百万”,语气夸张,写出了词人一掷千金、豪放不羁的性格。

    C.下片直抒胸隐,诗人觉得年华已老,但一事无成,“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词采用了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形象鲜明,慷慨雄浑,感情真切。

    【2】词作本为送别朋友而写,但词人却“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请结合最后两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于志宁,雍州高陵人。大业末为冠氏县长,时山东群盗起,乃弃官归乡里。高祖将入关,率群从于长春宫迎接,高祖以其有名于时,甚加礼遇,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宗为 渭北道行军元帅,召补记室,与殷开山等参赞军谋。及太宗为秦王、天策上将,志宁累授天策府从事中郎,每侍从征伐,兼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累迁中书侍郎。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宁,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志宁非三品,所以不来。”太宗特 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阳县公。时议者欲立七.庙.,以凉武昭王为始祖,房玄龄等皆以为然。志宁独建议以为武昭远祖,非王业所因,不可为始祖。太宗又以功臣为代袭刺史,志宁以今古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皆从志宁所议。太宗因谓志宁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幼小,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无使邪僻开其心。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志宁以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 讽之。十四年,兼太子詹事。明年,以母忧解。寻起.复.本官,屡表请终丧礼,太宗遣中 书侍郎岑文本就宅敦谕之曰:“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志宁遂起就职。显庆元年,迁太子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蒙赐地,志宁奏曰:“臣居关右代袭箕裘周魏以来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于臣有余乞 申私让。”帝嘉其意,乃分赐行成及季辅。高宗之将废王庶人也。长孙无忌、褚遂良执 正不从,而李勣、许敬宗密申劝请,志宁独无言以持两端。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 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寻降授荣州刺史,累转华州刺史,年老请致仕,许之。 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志宁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 之士,无不影附,然亦不能有所荐达,议者以此少之。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 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 行成/等新 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B.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 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C.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 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D.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 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是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B. 行,这里指“代理官职”,与“假吏常惠”(《汉书•苏武传》)中的“假”意思相近。

    C.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D.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志宁坚持己见,不盲从。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只有于志宁提出反对意见。

    B. 于志宁秉性刚直,敢于直谏。太宗准备以功臣为代袭刺史,于志宁上疏力谏,认为这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

    C. 于志宁知识渊博,有文才。在太宗时担任文学馆学士,曾为朝廷撰令律,修礼典,编史志等,得到朝廷很多赏赐。

    D. 于志宁喜欢结交宾客。虽然当时有很多后辈都喜欢追随他,但他并不因私情举荐他们,所以常为时人所轻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

    (2)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调了我们要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还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环境,而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舒适、安逸消磨着我们的意志,风雨、坎坷牵绊着我们的脚步。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以“战胜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