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广大青年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③“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推而广之,抓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等等,都不能大而化之。只有做“过细”的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④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中国武汉市获得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主办权。
⑤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⑥下半场国际足球队变阵334,局面稍有改观,但在好整以暇的亚特兰大足球队面前没有得到太多机会,中场组织的乏力继续显现。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
②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③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辞书编写者的惯用招数,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等精品辞书前加上“新编”“新世纪”等,以此来鱼目混珠。
④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得先学会“无动于衷”,才能惟妙惟肖,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⑤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趁火打劫, 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
⑥82岁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看育种基地。
A. ③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哲学现象。
②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一个具有二重性的矛盾体。一方面,老子是“礼”家,据载孔子就曾向其问过“礼”,但是他晚年又对“礼”加以尖锐的抨击,然而,在《老子》一书中,他又大谈慈、俭、孝、祭祀等有关“礼”的问题:老子强调“道”的本源性和宇宙的生成性,但又认为其不可说,把“道”神秘化、虚无化地遮盖起来,从而在语言与“道”的关系上构成一对矛盾体;作为隐者,作为“不言”“贵言”“希言”的倡导者,他不著述不收徒,但偏偏在出关的时候,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思者自道”,这种发愤著书与他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确乎是一种矛盾;他的著述被有的人认为是“阴谋家的治世之术”和“君人南面之术”,但他在书中却又明明白白地反对专制独裁统治,反对战争,反对社会的一切不平等。这诸种矛盾,无疑构成了老子的神秘面孔和《老子》一书的神秘色彩。
③老子那种退回源头,主张无知、弃智的做法,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那种清静无为,也被看成不思进取的表现:至于“小国寡民”,更被人看成是一种退回到原始社会的消极思想。也许这些都是可以批评或值得商榷之处。但是,无论如何,老子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通过“道”反对了神、上帝这种“有神论”的哲学源头,同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建立了哲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中国哲学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和范式的建立,都与他相关。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哲学诗”或“诗性哲学”,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和诗学品格。老子的贡献是抹杀不了的。
④老子的思想智慧,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他的思想不仅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教育、法律、经济、逻辑学、心理学和宗教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思想意义。
⑤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代以后逐渐被神化和宗教化,成为道教的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他的思想与道教的主张有联系,但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老子的思想对后世道家的派别有很大的影响,从先秦到明清,受老子影响的道家学派很多,如以庄子为代表的逍遥派,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以养生为中心的养生派,以汉代的扬雄为代表的强调“玄之又玄”的玄学派,以汉代的刘德为代表的知足派,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贵无派,以及在“道隐无名”宗旨影响下的隐逸派等。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老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重要经纬。
⑥老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人的思维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对西方也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最晚在隋代,《老子》一书就传到了日本。而平安朝初期,大批注释《老子》的书籍,如河上公、王弼、梁武帝、唐玄宗、成玄英等人的注释本相继传到了日本。到了德川时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老子学派。20世纪的日本学者对老子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出版的译注本和研究著作有300余部。
(有删改)
【1】下列对“老子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一个具有二重性的矛盾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是“礼”家,在《老子》一书中他大谈有关“礼”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他晚年又对“礼”加以尖锐的抨击。
B.老子在语言与“道”的关系上充满着矛盾,他强调“道”的本源性和宇宙的生成性,却又把“道”遮盖起来,认为其不可说。
C.作为隐者,老子倡导清静无为,倡导“不言”“贵言”“希言”,但偏偏在出关的时候,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思者自道”。
D.他的著述明显是“阴谋家的治世之术”和“君人南面之术”,但他在书中又明确反对专制独裁统治,反对战争,反对不平等现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①②段先指出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哲学现象,然而从“礼”、“道”等多个方面说明老子本身充满悖论。
B.③④段论述尽管老子的思想和行为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但其对中国哲学,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等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C.⑤⑥段先论述老子思想对后世道家的派别的重大影响,并指出老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重要经纬,然后阐述两者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
D.文章前一部分讲老子思想中的矛盾之处,中间部分讲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后一部分讲老子思想的的远播。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帅一项是( )
A.尽管在汉代以后老子逐渐被神化和宗教化,成为道教的教主,被称为“太上老君”,但他的思想与道教的主张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B.反对“有神论”的哲学源头,建立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和体系,对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和诗学品格产生影响等都是老子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C.从先秦到明清形成的“逍遥派,“养生派”“玄学派”“知足派”等道家学派都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反映了老子思想的独到性。
D.平安朝初期大批的《老子》的注释本相继传入日本,20世纪日本出版的译注本和研究著作丰富,反映出日本人对老子的关注和热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辞官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结尾,自抒心志说“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乐天安命的决心。
(3)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是对晚上湖边渔人在船上唱歌情景的想象,表现人们生活的安乐祥和。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5)《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在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中,修身是基础。在《论语》中,孔子就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儒家经典《大学》中,也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认为“心正而后身修,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同在《中庸》中,儒家也用“博学之,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五点,明确了“为学之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5)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7、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揭露了秦的自私无道。
(2)杜甫《蜀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3)《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剪梅》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及其深厚真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 “突出的钉头与谷仓的粮食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明这才是真正的逍遥。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9、在横线上默写诗文。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其称物芳。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②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②蛱蝶,蝴蝶。③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是点点滴滴,花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景致优美,色彩明丽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般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
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成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B.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C.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D.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意为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皇帝告诫晓谕。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视事三年”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任治理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恨,意为怨恨,与《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中的“恨”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将领们辛勤劳累无休止地坚守边疆将会有怨言和不满,很难再要求他们为国立功,应当轮换调用将帅。
D.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
(2)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5】请简要概括杜诗的优秀品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看的才叫吃货,长得丑的那叫饭桶”“只要反派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各种“颜值正义”的段子横冲直撞。如果“看脸”的段子只是一场戏谑,我们不必顾虑万千。但近来,在互联网社区,毫不避讳自己的颜值崇拜,动辄就把颜值挂在嘴边,凡事归结为颜值,已经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观。
某些平台上,一位中学生发问:不够美,真的没有未来吗?
对此你怎么看?你会如何回答这位同学的疑问呢?以网友的身份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选好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