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客观事实,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②公平,还意味着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绝不是超国民待遇的,而是对不同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让真正优秀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③党员干部要洁身自好,非分之礼不收、不义之财不取、分外之物不拿,“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用实际行动筑牢家庭廉政防线。

    ④断掉知网,让我们遇到思考学问本质的机会: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⑤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⑥他是我们村的老书记,老老少少都称他是铁老头,对于他突如其来的这场重病,大家实在爱莫能助,只能盼望他吉人天相,早日康复。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第二天,妈妈要三三送鸡子到砦子里去,三三不说什么,只摇头。妈妈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只好亲自送去。母亲走后,三三一个人在碾坊里玩,玩厌了又到潭边去看白鸭,看了一会鸭子,等候母亲还不回来……心里老不自在,回到碾坊里去。

    但是过了一会,母亲可仍然回来了。回到碾坊一脸的笑,跨着脚如一个男子神气,坐到小凳上,告给三三如何见到那先生【注】,那先生如何要她坐到那个用粗布做成的软椅子上去,又说到城里人说的三三为何不念书,城里女人全念书。又说到……

    三三正因为等了母亲半天,十分不高兴,如今听到母亲说到的话,莫名其妙,不愿意再听,所以不让母亲说完就走了。走到外边站到溪岸旁,望着清清的溪水,记起从前有人告诉她的话,说这水流下去,一直从山里流一百里,就流到城里了。她这时忖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若果当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同时还有,她很想母亲永远和她在一处,她才能够安安静静的睡觉。

    母亲看不到三三,站在碾坊门前喊着:“三三,三三,天气热,你脸上晒出油了,不要远走,快回来!”

    三三一面走回来,一面就自己轻轻的说:“三三不回来了!”

    下午天气较热,倦人极了,躺到屋角竹凉床上的三三,耳中听着远处水车陆续的懒懒的声音,眯着眼睛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朦朦胧胧便睡着了。

    她还似乎看到母亲包了白帕子,拿着扫帚追赶碾盘,绕屋打着圈儿,就听到有人在外面说话,提到她的名字。

    只听到说:“三三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出来?”

    她奇怪这声音很熟,又想不起是谁的声音,赶忙走出去,站在门边打望,才望到原来又是那个白脸的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钓鱼。过细看了一下,却看到那个钓竿,是总爷家管事先生的烟杆,一头还冒烟。

    拿一根烟杆钓鱼,倒是极新鲜的事情,但身旁似乎又已经得到了许多鱼,所以三三非常奇怪。正想去告母亲,忽然管事先生也从那边来了。

    好像又是那一天的那种情景,天上全是红霞。如今碰到这两个人,管事先生同那白脸城里人,都站在那石墩子上,轻轻的在商量一件事情。这两人声音很轻,三三却听得出,是一件关于不利于己的行为。因为听到说这些话,又不能嗾人走开,又不能自己走开,三三就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脸上也像天上的霞一样。

    那个管事先生装作正经人样子说:“我们是来买鸡蛋的,要多少钱把多少钱。”

    那个城里人,也像唱戏小生那么把手一扬,就说:“你说错了,要多少金子把多少金子。”

    三三因为人家用金子恐吓她,所以说:“可是我不卖给你,不想你的钱,你搬你家大块金子来,到场上去买老鸦蛋吧。”

    管事先生于是又说:“你不卖行吗,你舍不得鸡蛋为我做人情,你想想,妈妈以后写庚帖,还少得了管事先生吗?”

    那城里人于是又说:“向小气的人要什么鸡蛋,不如算了吧。”

    三三生气似的大声说:“就算我小气也行。我把鸡蛋喂虾米,也不卖给人!我们不羡慕别人的金子宝贝。你同别人去说金子,恐吓别人吧。”

    可是两个人还不走,三三心里就有点着急,很愿意来一只狗向两个人扑去。正那么打量着,忽然从家里就扑出来一条大狗,全身是白色,大声汪汪的吠着,从自己身边冲过去,即刻这两个恶人就落到水里去了。

    于是溪里的水起了许多水花,起了许多大泡,管事先生露出一个光光的头在水面,那城里人则长长的头发,缠在贴近水面的柳树根上,情景十分有趣。

    可是一会儿水面什么也没有了,原来那两个人在水里摸了许多鱼,全拿走了。

    三三想去告给妈妈,一滑就跌下了。

    刚才的事原来是做一个梦。母亲似乎是在灶房煮午饭,因为听到三三梦里说话,才赶出来的。

    见三三醒了,摇着她问:“三三,三三,你同谁吵闹。”

    三三定了一会儿神,望妈妈笑着,什么也不说。

    妈妈说:“起来看看,我今天为你焖芋头吃。你去照照镜子,脸睡得一片红!”虽然照到母亲说的,去照了镜子,还是一句话不说。人虽早清醒,还记得梦里一切的情景,到后来又想起母亲说的同谁吵闹的话,才反去问母亲,究竟听到吵闹些什么话。妈妈自然是不注意这些的,所以说听不分明,三三也就不再问什么了。

    直到吃饭时,妈妈还说到脸上睡得发红,所以三三就告给老人家先前做了些什么梦,母亲听来笑了半天。

    【注】“那先生”即下文中的“城里人”,因为养病,“城里人”来到三三所在的杨家堡养病,引起三三欲说还休的朦胧情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碾坊、潭、白鸭等意象,营造了清新自然的环境,作者在这种环境里展现美好的人性,也反衬了城里人的世俗。

    B.城里人用烟杆钓鱼,落水后头发缠在柳树根上等情节,看似荒诞,却非常符合梦境的特征,也与三三不成熟的心理相映衬。

    C.小说多次写到三三的脸红,既通过把脸比作天上的霞,写出三三自然健康的美,也通过脸红,连接起了现实和梦境。

    D.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故事,但作者在讲述过程中,淡化了故事的情节,融入了散文的笔调,增加了小说的诗意美。

    【2】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沈从文善于写梦,《沈从文文集》中,有四十多篇小说出现了一百四十多处梦境。在本文中,沈从文也详细叙述了三三的梦,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李白《将进酒》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把愁绪形容成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庄子论述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搜刮老百姓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表现杭州官员的儒雅风流,写官员们开怀畅饮,醉后还要听音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________________”作结,寄托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结果无功而返的几句是:“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定风波》描写词人漠视风雨,放慢脚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作者登临并非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后,蔺相如采取退让回避态度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思妇“卷”“拂”两个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其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3)《<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7)苏轼《江城子》中直抒胸臆,看似矛盾, 实则深情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子》对常接近成功却失败的现象,给出始终不应松懈的忠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 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 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昔人言白香山诗无一句不自在,故其为人和平乐易;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愚谓荆公古文直逼昌黎人不敢望其肩项若论诗则终身在门外尤可笑者,改少陵“天阙象纬逼”为“天阅象纬逼”,改摩诘“山中一夜雨”为“一半雨”、“把君诗过日”为“过目”:皆是点金成铁手段。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凿,故此种剜肉生疮之说,不一而足。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有删节)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材料中的“荆公”“少陵”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2月4日,一个平均年龄74岁的艺术团,感动了无数观众。他们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由一群毕业数年至数十年不等的清华合唱队老队员们发起。当挽起袖子的他们唱起歌曲《少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

    艺术团团长刘西拉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我们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奉献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以“青春和热爱”为话题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②请以高中学生的身份给刘西拉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近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