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收录了艾青自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诗风后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B.《吉檀迦利》是一部以形象化手法表现了诗人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寄予了诗人对爱和完美人格的追寻,对自然、生命、光明、永恒的渴望。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书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广泛反映这一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淡放诞的风气。
D.《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赋予花妖狐鬼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已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贾岛写诗用字锤炼,寻章摘句寻章摘句,精益求精,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 其他登山队员撤回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友提供援助。
C. 章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观众非常喜欢。
D.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的命运把大家联系在一起,所以保护地球我们责无旁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资委各部门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举行部门内及部门间的多次会议,通过并审议《国资委落实实施方案》。
B. 那时正值炎热的酷暑,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
C. 不用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幸福,这是商业广告宣扬的幸福观的致命缺陷。
D. 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使调研组认为我们这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服务发展、心系民生”的理念。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 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明年:即庆历六年。②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C. 杂然而前陈者/滃然而仰出 D. 其西南诸峰/问诸滁人
【2】把“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第一段以“环滁皆山”领起,先写西南诸峰之类,后写琅琊之秀,再写酿泉潺潺,最后以“峰回路 转”推出主景——醉翁亭。
B. 文段(一)第三段写宴饮之乐,先说食物皆就地取材,再说宴席以投壶、弈棋、行酒令为乐,野趣盎然别有滋味,众宾欢饮,太守独享其乐。
C. 文段(一)第一段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第二、三段分别写出山水之乐与宴游之乐,以“乐”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 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交代了醉翁亭和丰乐亭的由来,并写道欧阳修与滁州百姓同游之事,于乐山乐水中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6、选出对(行路难)其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以叙事开篇,“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了一种乐的宴饮气氛,是一首“祝酒歌”。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形象地出仕途的观难,但又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徘徊和低沉的心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浪漫的笔法,奇特的想象抒写对人生的追求。
7、组合文本阅读
话说美丑
材料一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材料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有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有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想要侍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能力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
材料三
《世说新语》节选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奇丑。交礼①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②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③,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释①婚礼②裾:衣服的大襟。四德:古代对妇女的要求,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言语和治家之道。
【1】结合原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但”字的作用。
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2】把材料二改写成材料一第⑥段的一个论据。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以貌取人(________)
(2)桓果语许云 (________)
(3)既见妇(________)
(4)便捉裾停之(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新 妇 所 乏 唯 容 尔 然 士 有 百 行 君 有 几
【5】翻译下列句子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许允妇的性格特点。
【7】读了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哪些启示?
8、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句,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最喜欢的关于的“雪”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来。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家书文化
高小慧
①书信是一种古老的联络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出现。“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作动词,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演变为书信之意,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美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氏幽禁在冷宫,申后遂用宮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这里的“书”便是书信,“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或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种书信。
②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收有家书,而且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也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③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就目空一切,侃侃而谈,否则,只会害人害己。
④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向,于利禄哉”,读书应将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应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⑤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置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做一个能够报效君亲师、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⑥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评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说爱、娶妇嫁女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导自家子弟。时至今日,披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注】尺牍:书信。
【1】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
B.不要自认为有才华,就目空一切,侃侃而谈,否则,只会害人害己。
C.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D.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导自家子弟。
【2】关于古代家书,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家书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用来传递信息的信件,是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到明清时期发展到巅峰。
B.古代家书非常注重立身教育,希望族人有成为“天下第一等人”的远大志向,有非凡的胸怀与气度,能报国兴家,流芳百世。
C.古代家书在读书方面对子弟的要求不同,或者要求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或者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或者要求不沾染名土之气。
D.古代家书内容很有教益,父辈兄长用丰富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等教育子弟,时至今日,其仍有现实意义。
【3】结合文章第⑤段,简要概括古代家书在为官之道方面阐述的内容。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
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边向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的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④那位父亲温和地解释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三岁。
⑤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十九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独身。
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可我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
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很像一个普通人。
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⑩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除,男孩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在教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
⑪老奶奶匆匆下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
⑫掌声、欢呼声,让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时忘记,有时彼此守护,彼此学习。
⑬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复述故事内容。
【2】文章题目中“丁香花开花”有哪些含义?
【3】选文中的“我”是个旁观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具体语境,故事里的人对待这个不寻常的十九岁男孩是怎样的态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⑬段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2】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______,表情是______,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
【4】选文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5】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课文内容一些细节加以分析。(提示:可从中举前后胡屠户和邻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考虑)
12、作文。
材料一:微信程序的开启界面如下图:一个站在地球上的人,与一个硕大的月亮。
材料二:微信有建群聊天功能。有意思的是,当一个微信群除去群内人员只剩自己一个人时,群依旧存在!一个人也是一个群!有人说这是公司开发该软件的一个漏洞,但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暗示……
要求:(1)任选一则材料,自选角度,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