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等方面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杜牧是唐朝诗人,二人被称为小“李杜”,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司马迁。
C.《创造宣言》是一篇演讲词,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D.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2、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他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三部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C. 《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有“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马致远。
D.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桐城派的代表作家。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蛇
刘以鬯
许仙右腿有个疤,酒盅般大。有人问他:“生过什么疮?”他摇摇头,不肯将事情讲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讲出来,绝不会失面子。不讲,因为事情有点古怪。那时候,年纪刚过十一,在草丛间捉蟋蟀,捉到了,放入竹筒。喜悦似浪潮,飞步奔跑,田路横着一条五尺来长的白蛇,纵身跃过,回到家,右腿发红。起先还不觉得什么,后来痛得难忍,郎中为他搭药,浮肿逐渐消失。痊愈时,伤口结了一个疤,酒盅般大。从此,见到粗麻绳或长布帶之类的东西,他就会吓得魂不附体。
清明。扫墓归来的许仙踏着山径走去湖边。西湖是美丽的,清明时节的西湖更美。狂风大作,所有的花花草草都在摇摆中显示慌张。雨来了。雨点击打湖面,仿佛投菜入油锅,发出刺耳的沙沙声。他渴望见到船,小船居然一摇一摆地划了过来。登船,船在水中摆荡。当他用衣袖拂去身上的雨珠时,“船家!船家!”呼唤突破雨声的包围。如此清脆,如此动听。岸上有两个女人。许仙斜目偷看,不能不惊诧于对方的妩媚。船老大将船划近岸去。两个女人登船后进入船舱。垂柳的指尖轻拂舱盖,船在雨的漫漫中划去。于是,简短的谈话开始了。他说:“雨很大。”她说:“雨很大。”舱外是一幅春雨图,图中色彩正在追逐一个意象。风景的色彩原是浓的,一下子给骤雨冲淡了。树木用蓊郁歌颂生机,保俶塔忽然不见。于是笑声格格,清脆悦耳。风送雨条,雨条在风中跳舞。有人想到一个问题:“碎月会在三潭下重圆?”白素贞低着头,默然不语。高围墙里的对酌,是第二天的事。第二天,落日的余晖涂金黄于门墙。许仙的靴子仍染昨日之泥。“你来啦?”花香自门内冲出。
烛火跳跃。花烛是不能吹熄的。夜风,正在摇动帘子。
许仙开药铺,生病的人就多了起来。邻人们都说白素贞有旺夫运,许仙笑得抿不拢嘴。药铺生意兴隆,值得高兴。
药铺后边有个院子。这一天穿过院子时,实见一条蛇由院径游入幽深处,许仙一阵昏黑,跌倒在地而不自知。定惊散不一定有效,受了惊吓的许仙还是醒转了。丫鬟扶他入房时,他见到忧容满面的白素贞。“那……那条蛇……”他想讲的是“那条蛇钻入草堆”,但是,说了四个字,就没有气力将余下的半句讲出。他在发抖,一个可怕的印象占领思虑机构。那条蛇虽然没有伤害他,却使他感到极大的不安。院中无蛇,蛇在许仙脑中。白素贞亲自放了一大碗药茶给他喝下。他做了一场梦,梦中,白素负拿了长剑到昆仑山去盗灵芝草。草是长在仙境的,仙境中有天兵天将。白素贞走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盗草,只为替他医病。他病得半死,没有灵芝草,就会见阎王。白素贞与白鹤比剑,白素贞与黄鹿比剑,不能在比剑时取胜,唯有用眼泪博得南极仙翁的同情与怜悯。她用仙草救活了许仙。许仙从梦中醒转,睁开惺忪的眼,见白素贞依旧坐在床边,疑窦顿起,用痰塞的声调问:“你是谁?”
病愈后的许仙仍不能克服盘踞内心的恐惧,每一次踏院径而过,总觉得随时的袭击会来自任何一方。白素负的体贴引起他的怀疑,他不相信世间会有全美的女人。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阴霾的日子,白素贞在家裹粽,许仙在街上被手持神杖的和尚拦住去路。和尚自称法海,有一对发光的眼睛。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妖精。”法海和尚说:“白素贞是一条蛇。”法海和尚说:“在深山苦炼一千年的蛇精,不愿做神仙。”法海和尚说:“妖怪抵受不了红尘的引诱,渴望遍尝酸与甜的滋味。”法海和尚说:“她以千年道行换取人间欢乐。”法海和尚说:“人间的欢乐使她忘记自己是妖精。她不喜欢深山中的清泉与夜风与丛莽。”法海和尚说:“明天是端午节,给她喝一杯雄黄酒,她会现原形”……法海和尚向他化缘。
大清早,菖蒲与艾子遍插门框,配以符咒,任何毒物都要走避。这一天,他的情绪特别紧张。除了驱毒,还想寻求一个问题的解答。他的妻子,究竟是不是贪图人间欢乐的妖精?他将钟馗捉鬼图贴在门上,以之作为门禁,企图禁锢白素贞于房中。白素贞态度自若,不畏不避。于是,雄黄酒成为唯一有效的镇邪物。相对而坐时许仙料了一满杯,强要白素贞喝下。白素贞不肯喝。许仙板着脸孔生气,白素贞最怕许仙生气,只好举杯浅尝。许仙干了一杯之后,要她也干。她说:“喝得太多,会醉。”许仙说:“醉了,上床休息。”白素贞昂起脖子,将杯中酒一口喝尽。头很重。她说:“我要在宁静中睡一觉,你到前边去看伙计们打牌。”许仙嗤鼻哼了一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前边去,过了一个多时辰,摇摇摆摆经院子到后屋来,轻轻推开虚掩着的房门,蹑足走到床边,床上有一条蛇,他吓得魂不附体,疾步朝房门走去,门外站着白素贞。“怎么啦?”“床上有条蛇。”白素贞拔下插在门框上的艾虎蒲剑,大踏步走进去,以为床上当真有蛇,床上只有一条刚才解下的腰带!
许仙走去金山寺,找法海和尚。知客僧说:“法海方丈已于上月圆寂。”许仙说:“前日还在街上遇见他。”知客僧说:“你遇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和尚。”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篇小说的环境和气氛具有十足的古典情调,细致描摹出清明时节西子湖畔的古典环境和清幽气韵,丝毫没有错乱、穿越之感。
B.选文第五自然段写许仙见到蛇晕厥后做梦一节从虚处着笔,意识流动于文字之间,并未让人感到晦涩艰深,反而使人产生清新流畅之感。
C.选文第七自然段许仙与法海的谈话,颇有机巧,作者一连密集使用七个“法海和尚说”,许仙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为最后一句话“法海和尚向他化缘”埋下伏笔。
D.小说通过塑造许仙疑神疑鬼、焦虑紧张的形象让现代人看到了自己内心困顿的影子。在那些被纷繁的思绪淹没而失去理智的时刻,将焦虑猜忌的魔爪伸向他人的时刻,我们心中就住进了一条名为“猜忌”的蛇。
【2】刘以鬯先生的《蛇》延续了鲁迅“故事新编”的写法,在《白蛇传》这个“旧瓶”中,装进了有强烈现代感的“新酒”,请问“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香港小说家刘以也曾将《蛇》收录进一本名为《不是诗的诗》的文集予以出版,他以诗的形式在序文中写道:“我常在诗的边缘缓步行走/我写过一些不是诗的诗/酒可助文字成诗/诗可助小说重获活力”,作者多次强调“诗”元素在小说叙事话语中的关键作用。选文在语言方面体现了浓厚的诗化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表现他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夜之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5)《一剪梅》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情景交融,最为古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的名句,所描写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氛围。
(2)《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时间漫长,用环境烘托出百无聊赖之愁。
(3)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望海潮》)
(4)____________,微冷。(《定风波》)
(5)____________,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声声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朝灭亡之速,与开头“六王毕,四海一”遥相呼应。
(2)《阿房宫赋》中,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珠宝当成石头沙土,并且“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其奢侈的特点。所以杜牧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秦本身,而“_______________”。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大学之道》 中,齐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修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6)《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与家乡因为距离远而不能归乡,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D.本诗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羡慕飞鸟能够自由出行,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本诗抒发了诗人在乱世中的特殊感受,都有哪些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11、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节选)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滕王阁序》节选)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逍遥游》节选)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节选)
【1】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
B.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D.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
【2】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所赖君子见机 机:关键,要点
B.众人匹之 匹:比
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D.门衰祚薄 祚:福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B.“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晦朔”,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是阴历每月第一天。
D.“刺史”,古代官名,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5年,地质学“开山大师”丁文江游衡山时,曾即兴赋诗一首《麻姑桥晚眺》:“红黄树草留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作为地质学家,丁文江不会不知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道理。如此看来,他这句“出山要比在山清”,颇耐人寻味。
同学们,对于这句诗,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