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B.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地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

    C.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一向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的只见山高水清。想问当时战争情况,当年的人都早已不在了。)

    D.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读书人活在世上,假如他的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走到哪里他会不忧愁呢?假如他的心里坦然,不因为外物影响而影响心境,那么走到哪里他会不快乐呢?)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幕降临,马德里灯光璀璨,全城200多家书店、图书馆、文化单位和40多位文艺工作者共同参加了这场盛典。这个夜晚,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之夜”。

    B. 有关部门习惯于将周末双休日与节假日“挪”在一起“凑”出小长假。节假日“扎堆儿”放假,往往导致“扎堆儿”出游,公众出游的质量难以保障。

    C. 我们可以从这次对李章洙赛后的采访中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球队的竞技状态很重要;二是只要拥有必胜的信念,也能以弱胜强。

    D. 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的一种常态教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表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对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常”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C.“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C.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C.“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与《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 5、按要求写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下》

    (3)《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2)根据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记述,唐庄宗的父亲临终时说自己有三个仇人是其“遗恨”,然后郑重叮嘱庄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生动描绘出了乐声的动听悦耳和变化多端。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 ______________ , 官盛则近谀 。                  ( 韩念《师说》)

    (3)____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

    (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          (苏软《赤壁赋》)

    (5)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6)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日知其所亡,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_____________                 (《论语》)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士子“_____________”,所以任重;“_____________”,所以道远。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鸿雁和鱼儿不能传书,相思之意难以传达。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认为自我夸耀者不能见功,也难以长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解决问题应在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 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 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 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①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②,孔子临河而逝。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犟,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gòu):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铵。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

    C.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皇后或太子、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0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②“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去年6月份喀喇昆仑加勒万河谷,在我军与越境来犯外军殊死搏斗中,战士陈祥榕英勇牺牲。

    ③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的水,想不通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突然惊醒,他们是为我而死!”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