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刘勰的 《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 的文论体系,初步 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 的理论依据。
A. 紧密 确立 首当其冲
B. 缜密 确立 不可或缺
C. 紧密 创设 不可或缺
D. 缜密 创设 首当其冲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②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人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③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④对于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⑤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史、1840 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 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⑥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A. ③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①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鳝
凡一平
黑鳝卧在洞里,盘着身子,像一口缸。
它曾被顶牛爷捕捉。那是二十年前,顶牛爷老当益壮,它血气方刚(相当于人四十岁)。四十岁的鱼与六十岁的人相遇、搏斗,那定是十分激烈的。
它感到来者不善,让洞里的孩子全部退后,用颀长的身躯挡在洞口,像一道围墙。一支箭镞射过来,击中了它。箭镞完全射进了肉里,线透明粗大,一端连着它,另一端连着打鱼枪,被顶牛爷把握。
它似乎料到了他的意图,没有扯着线跑,而是冲上前,在他身边绕圈圈。水浪翻滚,线圈飞舞,像是在泼墨作画。
粗大的线束缚手脚,越缠越紧。顶牛爷几乎不能动弹。一呼吸,水把鼻孔堵住,他感到极度窒息。
它缠住顶牛爷后,拖他下沉。他在上方,它在下面,像人放风筝的倒影。再沉下去,顶牛爷真要丧命了。他向它求饶。它仿佛看到他的绝望和哀求,向他游去。缠住他身体的线圈松散了。
它最终被捉了。它流了一些血,也累了,或不想继续与人缠斗,或想即使胜了也跑不了,因为箭镞在它身上,终端在人那里。它被他扛回家,丢进屋檐下盛雨水的一口大缸里。
弟:哥,这条黑鳝够大。
哥:我差点被它拖死了。
弟:我待会杀了它,煮给妈吃。黑鳝大补,吃了它,妈很快会好的。
哥:你动手吧。
屋里的八十六岁的母亲听到兄弟俩谈话,狠狠地咳嗽和叫唤。
母亲问大儿子:黑鳝差点把你拖死了,你怎么活回来的?
哥:我觉得是它放了我一马。我向它求饶了。
母亲:这条黑鳝我不吃。
弟:黑鳝大补,吃了,你病就好了。
母亲:它救了你哥的命。
弟:是哥那么想而已,别信。
母亲:明天把它放了。
哥:等它伤好了再放。
它的头探出水面,一面倾听一面朝上望。它望见屋檐,还望见天上的月亮。
第二天,顶牛爷来到缸边,放进小鱼小虾。
第三天,他又来,翻看它的伤口,发现快好了。
第四天,他来,发现它不见了。
他一问,是弟弟拿到街上去卖了。
他飞奔到街上,弟弟正在数钱。他夺过钱,还给买家,不由分说要回它。弟弟和他争吵了几句,他打了弟弟一拳,趁弟弟趔趄,带着它扬长而去。
他把它带到捕捉它的地方,放了。
它浮在水面,不肯走。湿润的眼睛望着他,像那晚它望见的屋檐和月亮。
他挥挥手说:走呀,别让我再看见你。
他又说:我妈要是病不好,我跟你没完。
它像是听懂了,摆了摆尾,下潜了。
过了些天,它就看见了他。他潜到它的窝,不带打鱼枪。它从洞里出来,领着它全部的孩子。
他说:
我妈的病好了。
以后的许多年,他常在它窝洞附近行船。它认识他的船,熟悉他的身影和气味。每当他出现,它便浮到水面与他相见。他见了它,就停下来,弯下腰,伸手摸它,与它说话。有一次,它听到哭声。它赶紧浮上去,见他哭得像个泪人。他哭着说:
我妈死了。不过谢谢你,她活过了一百岁。
它颤了颤,把头抬起,磕,反复磕几次。
他不哭了:你也会像我妈一样,长命百岁。你回去吧。
见它舍不得离开,他把它从船上推了下去。
它庞大和沉重的身躯砸进水里,轰隆地响,炸开的水花铺天盖地,让那个刚才还哭的男人,笑得合不拢嘴。
那相识二十年的男人,也已经老了,而且一定病了。不然,他定会划着他的船来见它。
它每天都在想他,等他,为他祈祷。
顶牛爷撑着船,来到它窝洞上方。他坐在船舷,一面哼着曲调一面踩水。他其实是在向它传递他康复的信息。它瞬时闻到信息,立刻浮上来。它摆动躯干,用尾巴打水。它双目紧盯着他,指望他久留,生怕他闪失。
他像是懂了,停止踩水,让它吻了吻脚趾:我从去年就病了,以为不行了,棺材都准备了。快八十了,好像也活到头了。我病了也不治,治也治不好,费那个钱干嘛?我从去年夏天就等,夏天不死,我想秋天该死了吧?秋天不死,我想冬天一定会死。结果冬天过去了,我仍活着,而且病竟好转了,到了这个夏天,彻底好了。于是我来看你。好久不见,我真想你。你还好吗?
它眨了眨眼,表示还好。
他继续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我们认识都二十年了,我们要好好活着,争取多活几年。要不我们比哪个更长寿,好不好?
它又眨了眨眼,表示同意。
他与它道别。它甩起尾巴,像是挥手。
他在船上回头,朝船尾投去亲密的一瞥。它不舍,默默随后,护送着。
船只进了水淹的竹林,忽然被卡住了。好几根坚韧的竹子从几面夹住了船,进退不得。他用手推,用竹篙打,力气耗尽了,船还是不能动弹。他在船上团团转,气喘吁吁。
它这时在水下,对付那几根竹子。它用尾巴将它们打开,或用颀长的身子盘住竹子,将竹子绞断。拼尽全力,耗光了气数。
他在船上,看到竹子一根接一根打开,或倒下。他看到水浪翻滚,竹叶纷飞。他没看到它再浮上来。
船只可以动了,水面也已平静,而他依然不忍离去,原地守候,像守候一个老朋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关于顶牛爷和黑鳝搏斗及后文黑鳝知恩图报等情节的设置,不仅突出顶牛爷的强壮健硕,也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让人对黑鳝的神秘更添好奇。
B.从“你动手吧”到“等它伤好了,再放”,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展现出顶牛爷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产生变化的原因是顶牛爷听从母亲的建议,孝顺母亲。
C.“一端连着它……被顶牛爷把握”和下文“他在上方……像人放风筝的倒影”形成对比,写出双方形势的转变,暗示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无奈和悲哀。
D.“它的头探出水面……望见屋檐,还望见天上的月亮”写出了黑鳝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和下文“湿润的眼睛望着他,像那晚它望见的屋檐和月亮”形成呼应。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道“它曾被顶牛爷捕捉”“四十岁的鱼与六十岁的人相遇、搏斗,那定是十分激烈的”,为下文人鱼缠斗作铺垫,吸引阅读兴趣。
B.作者以“那是二十年前”“以后的许多年”“我们认识都二十年了”等语句,表明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同,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层次。
C.小说写人叙事、摹景状物都极为简约。如在比喻的使用上——“像一口缸”“像一道围墙”“像人放风筝”等,采用的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
D.“竹子一根接一根打开,或倒下……水浪翻滚,竹叶纷飞”一句连用多个动词直接描写了黑鳝在水底清除竹子的场景,生动而饶有趣味。
【3】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及语言描写,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评价凡一平的小说“作品中并不会经常出现欢乐和温暖的场景,但读其作品,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此话你有怎样的理解,试谈谈你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振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够做到明辨内外之分、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孔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后,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了大自然色彩、光影的变幻,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表明应顺从心愿而行的态度的两句是:“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历史的教训,“秦人不暇哀之,而后人哀之;___ ,__。”语重心长,耐人寻味。
(2)《蜀相》从济世扶危与忠君爱国两个角度赞颂诸葛亮的句子是:____ ,______。
(3)《湘夫人》中湘君采摘香草赠送湘夫人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4)鲍照的《拟行路难》中表达貌似愤怒不可控制却又压抑无声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
9、古诗文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回家途中愉悦畅快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一切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临 江 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浙江临海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八年时间。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齑(jī)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C. “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D.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面对金人人侵、国家危亡的愤慨之情,和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忠贞之情。
【2】结尾两句“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 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耻:耻辱
C. 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松
D. 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 遂:满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
B. 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 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
D.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
B. 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
C. 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
D. 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12、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州有一个葡萄种植基地,那里的农技师采取抹去葡萄树枝节间新长出来的嫩芽和掐掉葡萄树最顶尖的头的方法,防止葡萄树长得太“胖”太“高”,本来亩产可达七八千斤,却只留两千斤。这样结出来葡萄颗颗饱满,味道香甜可口,卖出的价格奇高。这里的葡萄为什么质量远比普通的葡萄要好得多。因为农技师会做减法,将七八千斤的精华全部浓缩到这两千斤中。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