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风吹过蔷薇 因风:顺着风势
B. 月迷津渡 津渡:河流的渡口
C. 一川烟草 一川:平原
D. 可堪孤馆闭春寒 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
2、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庖丁,解牛者也
④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⑥吾将以为袜
⑦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⑧洎牧以谗诛 ⑨惟兄嫂是依
⑩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⑪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⑫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①③⑫/②/④⑤⑧/⑥/⑦⑩/⑨⑪
B.①③/②⑧/④⑤/⑥⑫/⑦⑩/⑨⑪
C.①③/②/④⑤⑧⑩/⑥⑫/⑦/⑨⑪
D.①③/②/④⑤⑧/⑥⑩⑫/⑦/⑨⑪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的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方言,丢脸。
【1】小说中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是仁人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今之众人才智远低于古之圣人的状况和不肯从师学习的心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写出了夫妻相见,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的梦境,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3)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
②《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居室狭小)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的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正是对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阐释。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儒家经典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无衣》中的重叠复沓并非机械的重复,“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句侧重号召将士们共御外侮。
8、(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苏轼的妻子王弗逝世已经十年,却要“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节选)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逝去,
(5)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内心仍充满自信,其《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明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既强调了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了要自我反思。
(2)在《大学之道》中,对包括天子在内的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5)《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四会县令。②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领起全诗为诗歌奠定情感基调。
B.颔联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夜雨”同是引起怀人之情。
C.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2】诗的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九畴,字禹学,曹州人。倜傥多权略。自为诸生,即习武事。弘治十五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有重囚越狱,人莫敢撄,九畴挺槊逐得之,遂以武健名。正德初,录囚南畿,忤刘瑾,谪阳山知县。瑾败,复故官。历郎中,迁肃州兵备副使。总督彭泽之赂土鲁番也,兵部尚书王琼恶泽,并坐九畴失事罪,逮系法司狱。以失拜烟答系死为罪,除其名。
世宗即位,起故官。俄进陕西按察使。居数月,甘肃总兵官李隆嗾部卒殴杀巡抚许铭,焚其尸。乃擢九畴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按验铭事,诛隆及乱卒首事者。九畴抵镇,言额军七万余,存者不及半,且多老弱,请令召募。诏可。
嘉靖三年,速檀满速儿复以二万余骑围肃州。九畴自甘州昼夜驰入城,射贼,贼多死。已,又出兵击走之。其分掠甘州者,亦为总兵官姜奭所败。论功,进副都御史,赉金币。九畴上言:“番贼敢入犯者,以我纳其朝贡,纵商贩,使得稔虚实也。写亦虎仙逆谋已露,输货权门,转蒙宠幸,以犯边之寇,为来享之宾。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今即不能如汉武兴大宛之师,亦当效光武绝西域之计。先后入贡未归者二百人,宜安置两粤,其谋逆有迹者加之刑僇,则贼内无所恃,必不复有侵轶。倘更包含隐忍,恐河西十五卫所,永无息肩之期也。”事下,总制杨一清颇采其议。四年春致仕归。
初,土鲁番败遁,都指挥王辅言速檀满速儿及牙木兰俱死于炮,九畴以闻。后二人上表求通贡,帝怪且疑。而番人先在京师者为蜚语,言肃州之围,由九畴激之,帝益信。会百户王邦奇讦杨廷和、彭泽,词连九畴。吏部尚书桂萼等欲缘九畴以倾泽,因请许通贡,而追治九畴激变状。大学士一清言事已前决。帝不听,逮下诏狱。刑部尚书胡世宁言于朝曰:“世宁司刑而杀忠臣,宁杀世宁。”乃上疏为讼冤曰:“番人变诈,妄腾谤讟,欲害我谋臣耳。夫其畜谋内寇,为日已久。一旦拥兵深入,诸番约内应,非九畴先几奋僇,且近遣属夷却其营帐,远交瓦刺扰其窟巢,使彼内顾而返,则肃州孤城岂复能保?臣以为文臣之有勇知兵忘身殉国者,无如九畴,宜番人深忌而欲杀也。惟听部下卒妄报,以满速儿等为已死,则其罪有不免耳。”已,法司具狱亦如世宁言。帝卒中萼等言,谪戍极边。居十年,赦还。
(选自《明史》卷二百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重囚越狱,人莫敢撄 撄:触犯
B. 并坐九畴失事罪 坐:迫究
C. 进副都御史,赉金币 赉:赏赐
D. 纵商贩,使得稔虚实也 稔:成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九畴作为诸生,练习武事,再加上手执长矛捉拿到越狱的重罪囚徒,因而以武健出名。
B. 因为冒犯刘瑾,陈九畴被谪阳山知县;王尚书不满彭泽,陈九畴被连坐入狱且除去官籍。
C. 刑部尚书胡世宁说自己是掌管刑法的却要杀害忠良,不如先杀自己,极力为陈九畴辩解。
D. 虽说陈九畴被贬戍远边,有些冤屈,但关键还是由于自己轻信了都指挥王辅的不实之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2)臣以为文臣之有勇知兵忘身殉国者,无如九畴,宜番人深忌而欲杀也。
【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陈九畴为政方面的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祖国”何以安身?
作为每个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打开“爱国主义”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