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河子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词类活用不属同一类的一项是(  

    A.安能豪杰之流               既来之,则

    B.填然                     七十者帛食肉

    C.且庸人尚                 后人哀之而不

    D.道中自抄录                 庠序之教

  •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小说简谈

    ①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志怪两种。志怪方面,又可分为文人之作和宣扬佛教教义的作品两种。志人小说则以记文人及贵族的生活为主,笑话也可以属于这一类。这些小说在小说史上有如下的特点:一是真实和虚构的问题。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个时期的小说作者即使是写鬼故事,也自以为是写真事;志人小说更是以真实作为评定小说优劣的标准。二是写作态度问题。现代小说的作者,会为了某个目的去编写小说,也就是有一定的写作动机;但这个时期的作者写这些作品则是“被动的”记录,也就是“非有意为小说”。三是志人小说的出现,显示了小说向写人事发展的趋势。四是小说和历史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

    ②至于文学手法方面,这一时期小说在叙事上只是“粗陈梗概”,只有故事大纲,基本上没有较高级的小说技巧出现。但《世说新语》却长于叙事,善用比喻,文字生动,成就较高。

    ③小说发展到唐代,无论在形式观念上,还是在写作技巧上,都与前代作品有本质的改变。唐传奇兴盛的原因首先是唐代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政治经济的成功,促成了文学的发展。但这一点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文体,所以就讨论唐传奇来说,单作这样的分析还不够。要注意的是,小说以写人的社会生活为主,如果社会停留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种简单朴素的农村生活,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小说就只能写一些口耳相传的鬼故事,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唐代社会的进步,都市的出现,使人与人的来往密切了,出现了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还有人生得失的反省,政治上尔虞我诈的斗争,宗教的流行等,都可以在小说中出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唐代小说蓬勃发展的主因。

    ④其次是文学本身的条件。具体来说一是小说体裁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唐传奇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例如一些志怪的作品成为唐传奇创作的题材;而志人小说由写鬼怪的风气转而为写人事,对文人的创作也有很好的启示。唐传奇的发展,由初期的神怪故事,如《古镜记》,到后来的半人半鬼,如《离魂记》,到纯人事的描写,如《李娃传》可以看到这种发展的痕迹。二是其它文学样式的配合问题。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评唐人传奇说:“盖此等(指唐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传奇和多种文体有关系,这是大家同意的,如传奇写人物与史传有关系,传奇篇后的议论与史评有关系,都是事实。至于诗和传奇的配合,二者相辅而行,如《长恨歌传》之有《长恨歌》。传奇和“古文运动”的关系,有人认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对唐代小说具有十分的积极作用,这一看法有待商榷。

    ⑤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使之在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上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选自钟海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种,它们相互没有交叉性,所以把笑话归为志人一类有一定道理。

    B. 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只注重故事大纲,没有高级的小说技巧出现,只有《世说新语》是个例外。

    C. 南北朝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即使是写鬼故事,作者主观上也认为是写真事,志人小说则要求必须真实。

    D. 唐代小说在形式观念和写作技巧上,都与前代作品有巨大不同。这与唐代社会丰富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用分类法介绍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内容,用列举法阐释其发展特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B. 第四段论述了唐小说与前代作品相比产生质变的内在原因。具体来说,小说体裁的发展、其它文学样式的配合为唐小说发展提供了动力。

    C. 本文论述语言严谨,结构有序,使用假设、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内容丰富充实,有说服力。

    D.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代小说的内容、风格特征、取得的成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小说和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的核心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人赵彦卫认为唐传奇各类文体皆备,史传、史评的影响作用尤其突出,是它们成就了唐传奇。

    B. 有人认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对唐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此作者并未下定论。

    C.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六朝小说,表现在注重细节描写,关注人物的精神展示,塑造了多样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D. 通过文章中关于六朝小说到唐传奇发展演变的探究,可以看出小说创作须遵守的一条规律:要自觉进行艺术想像和创造。否则,很可能只是粗陈梗概的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杜甫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苏轼是“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王之涣《凉 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不少人将“秋”与“愁”等同起来,刘禹锡却是以乐观的心态写秋,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2)人有德,花也有德。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德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乡村景色常常入诗入词。请写出描写乡村景色的诗(词)句: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在他年岁已高时,尽管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打猎阵容豪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上片中以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此小年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憩,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在《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富贵之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寿命的短暂。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劝学》中强调君子与普通人相比并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

    (3)《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渔业方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有所节制,措施上不要”竭泽而渔”的句子是: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唐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中的“________”,描写战士修整甲胄和兵器,然后又以“________”一句,表明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3)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之短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又含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讳洵,赠太子太师。丁先君忧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之官告院。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上书议其不利,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徙知湖州,以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绍圣元年,遂以本官知英州。寻复降一官,未至,复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独以少子过自随。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选自苏辙《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B.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C.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D.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考”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父”指父亲的父亲,“曾大父”指苏轼的曾祖,苏轼一家四代人都做过官。

    B.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阕、终丧都有类似意思,古时父亲去世需辞官居丧。文中“丁先君忧”指父亲去世后,苏轼服丧。

    C.表,臣子送呈君王的奏章,多为大臣根据事件逐条陈述意见或建议,议论性较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在分条陈述北伐的理由。

    D.庄子,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想象奇幻、汪洋恣肆,《逍遥游》便出自于此,表达了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不惧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想进行科举改革,而苏轼则建议皇帝治国不宜急速,最终这件事没有立即施行。

    B.苏轼遭受诬陷,受尽酷刑。在御史台的监狱,言事者想置他于死地,长时间施用酷刑,但最终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

    C.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D.苏轼读《庄子》,感慨《庄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语言,并受此启发写出了《中庸论》,其言辞简洁精妙,都是古人所没说明白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

    (2)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你的记忆长河中,妈妈教过你唱过很多歌,其中总有一首在你的心灵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这首歌是哪一首呢?请给妈妈写一封书信的正文,联系自己的成长,表达这首歌对你成长的影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