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③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④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
⑤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⑥由于手机屏幕字体较小,需要使用者目不交睫地盯着看,这会让眼睛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容易诱发近视、干眼症等眼疾。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2、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②问其制稍异于前③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④而刘夙婴疾病⑤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⑦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⑧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①③⑤/②⑨/④⑧/⑥⑦ B.①③⑤/②④⑨/⑦⑧/⑥
C.①③⑥/②⑨/④⑦⑧/⑤ D.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尔卡拉的王冠
迟子建
①在塞万提斯没有出生前,阿尔卡拉就是阿尔卡拉。这里有学校,教堂,修道院,商铺食肆,花店邮局,斗牛场以及监牢等。小镇的石子路上,有载着阔人的马车昂首经过,也有弓着背的乞讨者盯着石子路的缝隙,期盼着发现谁遗落的一枚闪光的钱币。教堂的诵经声,咖啡店飘出的香气,与城外的流水和夏日迟迟不落的太阳,交相辉映,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中世纪的生活图景。
②塞万提斯出生后,阿尔卡拉这座西班牙的小镇,就成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摇篮。它也有意无意地,开始为塞万提斯筹谋他的文学之旅。出身平民之家的塞万提斯,贫穷始终像阴云一样笼罩着他,他做过军需官、税吏等,洞见这社会种种的不公。他也经历了战争并在海战中负伤,而且戏剧性地被土耳其海盗劫持到阿尔及利亚,被囚禁五年。
③当然,阿尔卡拉也给予塞万提斯人世间那些该有的美好事物,那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共享的阳光,清风,明月和溪谷。尤其是小镇淳朴的民风和安恬的生活气氛,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日后塞万提斯笔下的人物的游历和冒险。
④塞万提斯是从阿尔卡拉出发的,所以当他日后用如橡巨笔,为整个西班牙带来荣耀时,四百多年后的阿尔卡拉,成了塞万提斯的阿尔卡拉。当然,也可以说是堂吉诃德的阿尔卡拉。
⑤阳光照耀的广场是塞万提斯广场,街巷的商铺中,随处可见塞万提斯和他笔下人物的不同材质的雕像。沿着小镇的石子路去塞万提斯故居博物馆的路上,最常见的是两种风景,一个是伫立在街道两侧的古老石柱,它们面貌苍苍,纹理模糊,像从中世纪走来的一队老兵,望着阿尔卡拉南来北往的人;还有一种石柱似的风景,不过它们不是伫立在大地上,而是屋顶上,那就是白鹳。
⑥带我们游览阿尔卡拉的华人历史老师,指着一些建筑物顶端的硕大鸟巢说,那是白鹳做的窝。白鹳是迁徙的鸟类,身形巨大,细脚伶仃,喜食鱼虾。这正是它们夏日北归的繁殖期,鸟巢旁的白鹳,远远望去雕塑似的,凝然不动。白鹳通常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巢边沐浴着阳光的通常是一对。据说政府对这些白鹳也很头疼,因为它们的巢由泥草筑就,厚实沉重,对那些古建筑构成威胁。而它们很喜欢选择在修道院的烟囱旁,在大学的天顶上,在教堂的穹顶上筑巢,好像它们知道,读书人和信奉上帝的人,不会加害于它们,它们可获得蓝天下永久的生活港湾。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也为了保护那些白鹳,不得不对它们栖息之地进行修葺和加固。就在我不断仰望它们的时候,一只白鹳大概要出去觅食,离开它守卫的家园,凌空而起,越过小镇。那白身黑翅,使它看上去像传播福音的神父。
⑦终于到了塞万提斯故居纪念馆前,可是很不巧,它已闭门。据说它有时上午开,有时下午,时间不定,很有点塞万提斯笔下人物的游侠风格。
⑧在纪念馆前的青石板路上,有一条与众不同的长椅,长椅的一头是堂吉诃德的铜像,另一头则是桑丘的。很多游人坐在铜像之间,与这两位文学史中的伟大人物合影。很奇怪的,当我坐在长椅靠向桑丘时,背后走过一个表情复杂的成年人,而当我切近手执长矛的堂吉诃德时,一位童话人物般的西班牙小公主经过了,这恰似两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他们在塞万提斯纪念馆前,栉风沐雨,不是因为铜雕而不朽,而是因为塞万提斯不朽的笔,他为自己的出生地创造了永久的守护神。
⑨《堂吉诃德》出版之初,按照当时西班牙的风俗,出版书籍要献给某个权贵之人,以求庇护。塞万提斯未能免俗,将此书献给一个叫贝哈尔的公爵。当然,公爵对献词置若罔闻,塞万提斯并未因此而改善境况,直到终了。其实塞万提斯一直在自己的星座上,但真正地熠熠闪光,是身后之事。世界上许多大文豪,都给予《堂吉诃德》高度评价,如雨果、歌德、拜伦、海涅、屠格涅夫等等。像中国的《红楼梦》衍生出“红学”一样,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即便是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家,也是各有解读,心得不同。《堂吉诃德》是杆蜡烛,每个人身处的黑暗和对黑暗的承受力不同,所以领受它的光明也就强弱有别,但这也是《堂吉诃德》丰富性的一个映照吧。
⑩行走在阿尔卡拉,我始终觉得这城市上空,有一顶看不见的王冠。王冠的底座就是教堂的尖顶,是老旧的烟囱,是白鹳的巢穴,而王冠的顶端,是流浪的白云。在白云深处,塞万提斯穿越时空,成为这顶王冠最璀璨的宝石。这样的王冠无须加冕,它就属于阿尔卡拉,属于塞万提斯。
⑪堂吉诃德从未被打败过,就像谁都不能战胜时间一样。
(选自2017年8月18日《文汇报》有删改)
【1】第①段加横线字很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
【2】请分析第⑥段作者描写白鹤的作用。
【3】有人认为第⑩段可以删除,你是否赞同?请具体分析。
【4】请以曹雪芹为例,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认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能够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庭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3)《过秦论》鉴于秦由盛及衰的过程,提出其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则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割地而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胁迫而进贡。
(4)《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由悲到乐的转折,诗人在酒的作用下情绪高涨,宣扬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清风明月,浩江星空,他们邀客饮酒,咏月吟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以致白发稀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引用传说中的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瑟歌唱来表现李凭善于演奏箜篌。
(2)李商隐的《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与引用望帝把思慕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叫声中的诗句构成一联,表达难以言传的情感。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容颜易老、时光飞逝的感慨。
(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___________”句,运用想象表达了夫妻生死相隔的岁月沧桑。
(5)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传达出诗人舍我其谁的自信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____”句则使得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具有了穿越时间的典型意义。
(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用问句,从而引发对自然恒久与个体生命短暂的思考与描述。
(7)此四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约从离衡……(贾谊《过秦论》)
(8)《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______。若《离骚》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
9、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传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唐]张南史
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②。
已被秋风教忆鲙③,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疆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秋日与好友相伴于竹树幽深的陆胜宅院内,此地与辟疆园相似。
B.“归心”和“旅服”两句上承“秋风”“寒雨”的景象,下启诗人的情感表达。
C.尾联中,实写诗人醉里寻路,在萧条中看到仍有几处垂杨,以景结情,富有韵味。
D.此诗前四句主写宴聚的缘由与情景,后四句宕开一笔主写醉中的个人情愿。
【2】该诗颔联对情感的表达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臣又闻献皇帝[注]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谪配死徙,朝宁为空。此岂献皇帝意?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此吾师也。”服阙,以故官莅广东。终四川按察使。
【注】:献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B. 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C. 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入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D. 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B. 内阁,我国古代中央政务机构,最早出现于明朝,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其最高领导称首辅。
C.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 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为官者家人去世时,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他做御史时敢于进言,冒犯了内阁;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端。
B. 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建议不被采纳;: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C. 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D. 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祠,副使胡东皋曾到祠堂拜谒,尊奉为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
(2)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日:“此吾师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懒人经济”近期在高校蓬勃升起。在校生用手机在线下单支付,不出寝室,享受外卖等上门服务:不少学生还花钱购买其他同学提供的各种“跑腿”服务。部分高校为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上述行为予以明令禁止。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们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