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邻居家的梨树靠近我家菜地,挡了不少阳光,使得我家菜地有些减产,而爷爷从来没有怨言。邻居过意不去,每年梨子熟了就摘最大的梨子送到我家,还顺手帮我家菜地施肥、捉虫。因此,我家菜地的收成总体上并没减少。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宽以待人,必有后福

    B. 让人是不会吃亏的

    C. 以德报怨,方为君子

    D. 以德报怨,是为自己造福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B.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 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D.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其长官为兵部侍郎。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目前已公布高考新方案的省区市,也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浙江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新”高考前瞻:高考改革到底会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材料二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和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都认为,高考改革是大学从“按分取人”转向“看分+看人”录取。

    这样的转变最直接的体现,是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参加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9所高校校测面试环节。与以往高校自主招生除高考成绩外,校测部分主要看考生面试表现不同的是,今年上海所有大学都采用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而且在综合评价资格初审和面试环节,各校都高度重视并充分使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把它作为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报告主要包括每位考生高中3年在校期间所展现的品德发展和公民素养、高中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行为素养记录,是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3+3"的考试科目选择与组合相适应,上海的招生院校制作了新的“专业菜单”即“院校专业组”,供考生选择。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高考,招录方式新在哪儿》)

    材料三

    人们看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已经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上海正在推动高中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探索走班教学,便于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绝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已根据师资、学生选科情况和校舍场地资源等,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走班制的实施促进了高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和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课题报告已经做得非常普遍。据上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上海高三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473个。为了创建研究性学习的高质量载体和平台,目前83%的上海公办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

    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同推进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3月底,上海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42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464633个。96%高三学生和73%高二学生,共计99619名高中学生,已完成6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看“新高考”如何促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材料四

    附注:在六选三的情况下,每个科目被选择的平均比例为50%;七选三的情况下则为42.86%。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浙江省选择考“史地政”或“物化生”模式的学生均大幅下降,更多学生交叉选择三门选考科目。

    B.“院校专业组”制度将若干专业归并在一起,有利于考生根据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从而完全改变考生在高校招录制度中被动的地位。

    C.高考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已经倒逼中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但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

    D.走班制的实施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

    E.虽然物理可报考专业涵盖面最广,但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2017年上海和浙江考生选择物理比例远不及平均值。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中学、高校在“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屈原“怨”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______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4)《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适《燕歌行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战士的流血牺牲和主将的骄奢淫逸形成了鲜明对比。

    (6)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 ________,且是被迁徙的戍边的兵卒。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引领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__________”,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理的是“__________ ”。

    (3)《老子》第四章中,提出解决问题应在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山水之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周在《逍遥游》中写道,宋荣子不会因为世人都称赞他而更加勤勉,也不会“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以及“__________” 。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

    (2)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应该专一的道理,其中表现螃蟹空有好的条件却不知利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刘禅对于宫中所有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和大臣们商量,然后再去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上下文内容或有关提示默写。

    (1)《论语》所云“____________”很重大,“____________”路程很遥远。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士”的伟岸和弘毅。

    (2)《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得多与深广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一诗中使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阐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常会让我们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婉转的小溪流。如此优美、清闲的环境,本能吸引很多人来访,但是并没有人来,可惜了如此美景无人观。

    B.上片中作者写到寓居的环境有宽敞的庭院。洁净的小路,盘旋的溪水,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村野生活情景。

    C.“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此句从侧面突显出这里的寂静和苍寥,衬托出环境的落败。

    D.下片以山上的桃花和溪边的杏树来比喻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隐居山林后的悠闲和淡淡的喜悦。

    【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补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文苑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

    B. 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

    C. 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D. 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制诰,中国古代官职名,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兼此称。

    B. 洪武,中国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C. 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 明经,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以宁才学出众但仕途波折。元泰定年间,他以《春秋》举士,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府尹,又因犯法而免职,十年滞留江、淮间。

    B. 张以宁以见解不凡受到皇帝宠遇。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他被召到南京,奏对符合皇帝的心意,被授侍讲学士,特受恩宠。

    C. 张以宁谨守法礼,受到太祖嘉奖。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教化百姓,学习中原礼仪,向中原行叩拜礼,太祖听闻,特别嘉奖以宁。

    D. 张以宁为人廉洁不贪,治学有成。他曾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专治《春秋》,有著作行世,并有弟子传其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

    (2) 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7月7日,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落户杭州。超市24小时营业,采用全自助式服务,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听到这个消息,有人喜,有人忧。有人说马云给百姓带来了便利;有人说便捷、价廉、保真等优势决定了无人超市前景无限;也有人说,马云会让很多人失业;甚至有人说马云的无人超市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这次变革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