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②治天下可运掌上

    ③千里行,始于足下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⑤当其无,有室用 ⑥魏王贻我大瓠

    ⑦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⑧迩事父

    A.①⑦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⑤⑥⑧

  • 2、下列各项中,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我)想要苟且顺从个人的感情,但是(我的)报告申诉却不被允许。我进仕为官(不能)退居奉刘(不得)的处境,实在是很狼狈。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参加宴会,鸡在厅堂上栖息。

    C.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你)因为什么缘故深入思考,行为高出于世俗,让自己被放逐呢?

    D.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我)遗憾自己的心愿有什么不能完全实现,粗鄙浅陋沦没在世人之中,而且文章不能表现在后人面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寿命的增加与老年残疾(失能)时间的延长,使得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贫困风险攀升。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直接影响到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普通劳动者失业及收入风险相应增加。为更好地回应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的挑战,政府有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反收入再分配功能。然而,与这种观点相对应,强调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观点则主张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在既定筹资规模与缴费水平的情况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机制,缩小个人账户的规模,有利于发挥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回应民生所需;扩大个人账户规模、甚至转向名义账户制,则会缩小、甚至放弃了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

    ②处理好政策块择中上述两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更关键的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实际上要求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一方面,社会保障通过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解除国民的生活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经济增长逐步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创新驱动优势转变。这意味着走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以构建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老路不可取。

    ③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是清晰的,即积极发挥互助共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然而,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一直比较活跃,且具有较大媒体和舆论影响。这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策建议背后所加载的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

    ④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公共政策需要关注和回应民众利益诉求。但是,由于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困的存在,雇主相对于雇员、优质的正规就业劳动者相对于就业质量较差的非正规就业者,拥有更好的利益表达能力和渠道。所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上主张个人账户,反对社会统筹的互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呼声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但是,这种舆论格局显然与真实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偏差。

    (选自《个人账户制度改革需要理性应对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及收入再分配功能,就可以解决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问题。

    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普通劳动者失业、收人风险相应增加及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的结果。

    C.只有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才能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

    D.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的呼声和影响较大,但还需理性的分析,理性应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呼声并客观分析了不同呼声的利弊。

    B.第②段论证了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的方式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矛盾。

    C.第②段与第①段是并列关系,且两段都是围绕缩小还是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的问题展开论述。

    D.第④段强调了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呼声与客观外在条件有关,并不完全能够反映真实的利益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小或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各有利弊,相对来说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更有利于回应民生所需。

    B.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虽然清晰,但在贯彻和实施的道路上必然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C.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表明,不同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同。

    D.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个人账户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与《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2)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备尝凄清寂寞,“___________”两句写出深秋天气的冷暖不定,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来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

    (2)李煜《虞美人》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5)俶而远逝,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3)《老子》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卢主簿   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1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①蜩:蝉。②厥,通“橛”,竖。株拘,即“株枸”,树根盘错处。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             适:到……去

    B.犹之也             掇:拾取、捡取

    C.吾臂也             执:伸展

    D.孔子谓弟子曰   顾:照顾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之武城,闻弦歌

    A.犹掇

    B.若槁木

    C.虽天地

    D.而唯蜩翼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2)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福楼拜在人生最忙碌的时刻,也会坚持每天早晨看日出。他曾说,他在静静享受这个日出场景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灵感的火花激烈碰撞之时。对他而言,看完日出之后,一段段文字便喷薄而出。看日出时的他,是空闲的,其实也是忙碌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乔安妮凯瑟琳罗琳曾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曾经简单而悠闲,但是这种安逸而美好的生活,并没有能够束缚她的内心,她的内心一直在忙碌着,果然几年之后,她的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出版并深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