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依次含有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云销雨霁 完璧归赵 璧有瑕,请指示我王

    B. 畔主背亲 觉宇宙之无穷 腹犹果然

    C. 北冥有鱼 襟三江而带五湖 负荆请罪

    D. 矫首遐观 而后乃今将图南 衡下车,治威严

     

  •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其制稍异于前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D. 风乎舞霉,咏而归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一个满怀好奇心的少年,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销云散,一切如常。

    ⑥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⑦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⑧汽车沿着宽阔的大路飞驰,一路上桥梁飞架,已没有奔腾的河水挡道。大路平如砥,车如响箭飞。路的两侧,有崛起不久的高楼大厦、石箍窑洞。天上的云,好白好白。偶然也看到了羊群,羊群比云还白。一个老人踽踽前行,折形的镢头朝后挂在肩上,镢把就像一股溪水,沿着他的躯体斜着向下流淌,自在如仙。

    ⑨蓦然之间,看见了前面的腰鼓山,山上高竖着一个巨大的红色腰鼓,而山下就是安塞市区了。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⑩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在石鲁笔下的火红高崖下,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有删改)

    【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想 xiá                                      指可数 qū

    B.刻 qǐng                 烈 chì                  云散 xiāo

    C.起 jué                   qiāng               踽踽前行jǔ

    D.健 jìn                  礴 pāng                 鳞次比 zhì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多次提到真武洞里飘出了漫天的桃花瓣,这几处表达的感情与意味是一样的。

    B.作者再次来安塞时,交通更加便利,城市也加更繁华,腰鼓成了城市的招牌与名片。

    C.《安塞腰鼓》发表在《人民日报》,成了“我”的代表作,但很快就被“我”遗忘。

    D.第段介绍安塞的悠久历史,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突出安塞人民奋进拼搏的精神。

    E.安塞腰鼓是安塞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这篇文章,题文相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我”的经历

    感情

    二十年前

    着迷、好奇、向往

    二十多年后在延安工作时

    写下了《安塞腰鼓》

    去年

    受邀又一次回到安塞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文章的题目有何深刻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杜甫《秋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秋色,俯视江中波涛连天,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意境阔大,气势非凡,于萧瑟之中透着劲健。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表达收复北方失地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3)曹操《短歌行》表达诗人渴望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愿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周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对待荣华富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在家的日子是快乐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自斟自酌,享受室内之乐。

    (4)《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2)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车儿快快的随。(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过春风十里,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_____。(姜夔《扬州慢》)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诲子贡,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承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常用“东风”这一意象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而屈原的《离骚》,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

    (3)杜甫晚年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的浩瀚无际,以“__________”(《登岳阳楼》)两句写出了宏伟的景色和阔大的意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的境界。

    (2)《岳阳楼记》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具体分别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似水”“冷如玉”两句,运用比喻表现了丹桂临风身影的澄澈和带霜枝丫的净洁。

    B.“独占”两句赞美了丹桂的风骨格调,也是诗人在自表心迹:贤者绝不肯和小人共处。

    C.结尾四句说丹桂虽胜过寻常木,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

    D.全诗有新乐府诗歌特色,韵律优美,描写细致,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2】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请结合杨载之言谈谈你对这首咏物诗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B.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C.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D.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指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或一个朝代、季节的末期等。文中是指公孙弘的表字叫做“季”。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书,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

    C.“上大说之”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两句中“说”字含义相同。

    D.“愈益厚之”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两句中“之”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因为贫穷,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春秋》及相关著作,六十岁开始为官,最终官至丞相,可谓大器晚成。

    B.公孙弘每次上朝议事,先陈述种种事情,然后向皇上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不当面驳斥,也不在朝廷上与人争论。

    C.公孙弘违背约定,遭到汲黯的责备。汲黯在皇上面前说公孙弘不忠、欺诈,公孙弘以退为进,阐述缘由,赢得皇上信任。

    D.公孙弘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他把俸禄都用来供给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却报复与他有仇怨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2)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5】公孙弘从平民到丞相,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趋同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人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乏,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交友”为主题,在班会课上做一次发言,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