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是故圣圣(更加)   B. 若甚焉(怜悯)

    C. 贵无贱(无论)   D. 而幼孩(养育)

     

  • 2、“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

    莫泊桑

    我刚从某报纸的琐事趣闻栏里读到一则爱情悲剧。一个男的杀了一个女的,然后自杀了,所以他一定深爱过她。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然而这爱情唤起了我的一段年轻时期的关于打猎的异乎寻常的记忆。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

    那一年深秋,我表兄卡尔邀我和他大清早一起去沼泽地打野鸭。他住的房子坐落在一片谷地。谷地里,一条小河流散开来成了一片开阔的沼泽地。那沼泽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猎场。那是我表兄视之如宝的地方,他一直把它作为禁猎区保护着。

    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更令人神往,更令人不安,甚或更令人惊惧了。为什么在那片被水覆盖着的洼地里竟会笼罩着一种模糊的恐惧呢?是那蒲草在沙沙作响,是那磷火在依稀明灭,是那夜气弥漫的静谧,是那帷幕般迤逦在水面上的沉沉雾霭,还是那捉摸不定的噗噗声息?这声息是那样微细,那样温柔,然而听来却比人们的大炮甚或天上的响雷更为吓人。难道就是这些,才使那沼泽地显得像是个梦境般的国度——那令人胆寒的国度,显得那样神秘莫测又危险四伏吗?

    傍晚时分,我到了表兄家里。餐间,他告诉我,明晨打猎所需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我们将在明晨三点半出发,以便在四点半左右到达他选好的可供潜伏瞭望的地方。那里已经有用冰块砌好的一间小屋,用来抵挡黎明前令人难耐的寒风。一吃完饭,我就钻进被窝,在壁炉的熊熊炉火发出的亮光里睡着了。

    凌晨三点钟,表兄把我叫醒。我穿了一件羊皮大衣,而卡尔表兄穿着一件熊皮大衣。我们每人灌下两杯滚烫的咖啡,又喝了几杯浓烈的白兰地就出发了,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猎场看守人和两只狗——勃朗金和皮埃罗。

    刚一迈出大门,我就觉得寒气直侵骨髓。卡尔和我并肩走着,很快到了沼泽地,进了那间冰块砌成的小屋,因为我们还得等上个把小时那些野鸟才会醒来四处游荡。从冰封的沼泽地里腾起的寒气,从冰墙上逼拢来的寒气,加上从上面压下来的寒气,使我彻骨贯心地发冷。

    我们在冰屋中央生起一堆火,一阵奇特的叫声,一阵迷惘而飘忽的叫声,在我们头上回荡而过,借着那间冰屋子里的火光,我们看见了那些野禽。在这冬日凌晨曦光尚未现于天际之时,听到生命的呼唤声,尤其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听着这生命的呼声迅速地穿过昏暗的寒气然后消失在大地的尽头,这是何等美妙,又是何等动人!在这五更寒彻的时刻,我觉得,那随着鸟翼渐渐远去的呼唤声就像是来自这世间的灵魂的叹息!

    天亮了,成群的野鸭正一字排开,疾飞而过,随即在长空里消失了。

    一道火光划破若明若暗的晨空,卡尔开了一枪,两只狗飞奔向前。

    这之后,几乎每一分钟,不是他,就是我,只要一看见水草上空有一群飞禽的影子掠过,便马上举枪瞄准。至于皮埃罗和勃朗金,则气喘吁吁、欢蹦乱跳地衔回血淋淋的野禽,那些野禽的眼睛有时还朝我们瞪着哩。

    太阳升起了,是个碧空万里的大晴天。我们打算离开此地。这时,有两只飞禽正展翅从我们头上飞掠而过。我开了枪,打落了其中的一只,它几乎就落在我的脚旁,这是一只银色胸脯的水鸭。这时,就在我们头上的蓝天里我听见一种声音,那飞禽的叫声。声音很短促,叫个不停,似乎哀痛欲绝。那只禽鸟,那只逃过枪弹的小动物,在我们头顶上空兜着圈子,眼睛注视着已被我抓在手里的它那死去的伴侣。

    卡尔蹲下身子,把枪举到肩上,紧紧盯住那只飞禽,等它进入自己的射程。“你打下那只雌的,”他说,“这只雄的是不会飞走的。”

    雄野鸭果然没有飞走,它在我们头上一圈一圈地兜着,不住地哀鸣。从未有过什么痛苦的呻吟能像这阵阵哀鸣,像这只空中失偶的可怜的飞禽发出的悲怨指责之声这样使我心痛。

    有时,它也避开那紧盯着它的枪口的威胁,似乎准备只身继续它的长途飞行,然而它终于下不了决心,又飞回来寻觅它失去的伴侣。“你把那只雌的扔在地上,”卡尔对我说,“雄的过一会儿就会飞进射程的。”雄鸭果真不顾危险,向我们飞近,由于对它那刚被我杀死的情侣的痴情,它已经不顾一切了。

    卡尔开枪了,正如一只放在空中的纸鹞被人一刀剪断了放飞它的牵绳,我看到一个黑糊糊的东西跌落下来,又听见那东西跌到枯草间的声响。皮埃罗跑去把它衔来给了我。

    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

    A.作者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对打猎琐事进行了精细描写,以此来表现其对爱情、人性的思考及对动物的关爱、关怀。

    B.小说中,作者对于爱情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采用了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视角,以超然的态度描绘了人和事。

    C.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这种构思赋予了小说的人物或主题更深远的意义,使简短的篇幅里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D.小说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塑造“我”与表兄的形象,把“我”与表兄作对比,构成了人性的善良与冷漠的强烈反差。

    E.小说第一段说那次打猎中“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这样写既可以使情节自然地展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2)小说第三段对沼泽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玉露凋伤枫树,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荀子《劝学》)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也含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的形象在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都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并诗》中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并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而成为千古绝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①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 第二句写望嵩亭与湖水相映成趣,亭在湖上高高耸立,水在亭下一碧万顷。

    C. 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望,但作者觉得它终是他乡,不能久留。

    D. 作者凭槛远望之间,悠然兴怀,想起家乡,却又终年羁旅异乡,令人神伤。

    E. 第八句以景结情,人好似修竹,无依无靠,表达了作者对身世的迷惘之情。

    2】【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手法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节选自《新唐书·杜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方正,汉朝推选的一种举荐人才的制度。唐朝沿用,设贤良方正科。

    B.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唐朝节度、团练等使皆有判官来辅助处理事务。

    C.会昌,唐武宗的年号。年号是一种古代纪年方式,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虏,中国古代对敌对的南方外族的贬称。有时也与“胡”连用,即“胡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才能突出,受人赏识。他考中进士科,又中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奏他担任江西团练府巡管,宰相李德裕一直认为他是奇才。

    B.杜牧议论时局,切中要害。藩镇官员傲慢不守法度。杜牧认为这样的时局是长庆以来朝廷政策导致的,提出处理藩镇问题的建议。

    C.杜牧颇有谋略,献计败敌。他劝说李德裕在夏季进攻匈奴,他的这项建议受到采纳。后来,他献计给李德裕,击败了刘稹。

    D.杜牧性格刚正,气节不凡。他博通古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也善于剖析利弊,但是由于他正直坦率,当时没有人帮助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

    (2)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榜样的力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得做任何标记;(5)保持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