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与“如土委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D.汉骑追者数千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
B.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攀登者(电影文学剧本)节选
阿来
一 珠峰 白天
春天来到。
蓑羽鹤向北飞行,在回返青藏高原的路线上。
前方,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巍然耸立,横亘在天际线。
蓑羽鹤平展开翅膀不断盘旋。它们在等待风,等待上升气流。
蓑羽鹤阵随着热气流盘旋上升。
鹰隼攻击,体弱的蓑羽鹤被击落,雪地上血迹斑斑。
鹤阵依然井然有序地上升。
紊乱的气流袭来,把几只体弱的鹤压下去,跌落雪坡,它们对着上升的鹤群哀哀鸣叫。
鹤群依然上升,顽强地上升。它们终于飞越了珠穆朗玛峰,发出欢快的鸣叫声,顺风滑翔,飞向苍茫无际、一马平川的青藏高原。
二 珠峰峰顶 夜
一九六○年五月。
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
前面两个人被结组绳上最后那个人牵绊住了。
队尾那人弯着腰粗重地喘息。
最前面的王五洲摘下氧气面罩,问身后的多杰贡布:“怎么不走了?”
多杰贡布挥了挥手中的冰镐:“曲松林在休息。他脚冻伤了。”
多杰贡布拉拉结组绳,弯腰喘息的曲松林嗓音嘶哑:“我找不到脚了。还有多远啊?”
王五洲:“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曲松林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重新迈开步子时,趄趔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你们两个一定要上去啊!”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滑落坠下了深谷,发出巨大的回响。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国万岁!”
王五洲想起来:“队长他们还在下面。”
多杰贡布举起信号枪,一颗、两颗、三颗。三颗红色信号弹升起,燃烧,下坠,熄灭。
多杰贡布用冰镐把冰雪刨开,下面是岩石。王五洲摸索到一道岩石裂缝。他用冰镐把岩缝再扩大一点儿,然后把五星红旗卷起来,塞进岩缝。王五洲又把耗尽了电池的头灯取下来,也塞进岩缝。三人合力用碎石和冰块把那个岩缝封起。
王五洲:“记住这个地方。这些东西可以证明我们登顶成功。”
天边出现了早霞。霞光艳红,如旗帜一般,如血一般,渐渐把东边的天空铺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电影剧本,节选部分一方面有着明晰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有着鲜明的镜头感,同时还流露着悲壮的诗意色彩。
B.作品截取的虽然只是三个人登顶的过程,却能让读者了解到同伴远不止他们三人,其他人的掉队反衬了三人的英勇。
C.解救曲松林的过程一波三折,其中对“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的选择,展现出了特殊条件下的牺牲精神与人性之美。
D.登顶片段的结尾写霞光“渐渐把东边的天空铺满”,借早霞展现出了人物内心的喜悦,蕴含着昂扬的英雄主义情怀。
【2】节选的第一部分写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王五洲作为代理队长,在登顶过程中,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析。
4、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泻水置平地,
(4)天之苍苍,
(5)出师未捷身先死,
(6)楼船夜雪瓜洲渡 ,
(7) ,泉涓涓而始流 。
(8)袅袅兮秋风 , 。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开篇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6)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 ________ ”,采用互文修辞手法描写作者与友人下马上船,举杯饯行却没有音乐的烦闷心情。
(7)《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比喻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衣远戍辛勤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杀气三时作阵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7)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弄妆梳洗迟。
(9)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潮汐现象是指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开篇“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景象就与这种现象有关。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了《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格言,继而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理。
(3)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过去辉煌的战斗岁月,并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李清照《醉花阴》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 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②, 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 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 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 ②黦(yuè):污迹。 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B. 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
C. 第五句写会唱歌的百舌鸟站在高枝上婉转歌唱,赞扬像百舌一样口才好的人
D. “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E. “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2】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链接材料】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第十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为不敢望而及 及:
(2)固不待施于事 待:
(3)文章丽矣,言语工矣 工:
(4)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 莫: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虽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也。
【3】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概括欧阳修评价颜回“不朽而存”的原因。
【4】欧阳修写《送徐无党南归序》一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李宏烨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相声,自己既有热情,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时脑热之举。这一“反差萌”,吸引了近9000个网友为其点赞。有网友评价他是“相声界学历最强,学术界相声最棒”。也有不少人认为,博士应在所学领域开展学术的研究,进行学术创造;博士转行是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是学术界的损失。
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观点?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