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戍卒叫,函谷举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2、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微斯人,吾谁与归

    C. 视为止,行为迟/左,乃陷大泽中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集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面对美国霸凌主义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传承力与感染力。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面临无数风险与考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磨炼而出的斗争之坚韧、拼搏之顽强与奋争之理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谓美国施舍的,而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任何恫吓和威胁伎俩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天然质朴的情感。面对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这是再朴素自然不过的情感,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再合理不过的行为。给这样淳朴的爱国主义插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开放、成熟求是的心态。在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同时;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将这种理性成熟的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显然是混淆是非的奇谈怪论。

    毫无疑问,面对汹涌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我们更需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情绪宣泄式的非理智“爱国”行为,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行为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的道义形象,彰显中国的坚韧力量,传播中国的积极主张,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霸凌主义的支持。

    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是贸易之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认清贸易战的实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力、自力更生的能力与爱国奋斗的动力,做好全方位应战。

    (摘编自张彦《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B.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以及坚韧性,顽强性和理性。

    C.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而成的。

    D.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不仅说明了爱国主义“是什么”,也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破立结合,重点阐释了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

    D.文章最后强调要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中美贸易战实质,准备全方位应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从来就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脊梁。

    B.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靠侥幸的机遇、他人的施舍,而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的奋斗。

    C.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只会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勇气、士气与硬气。

    D.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同时应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心理和行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动作熟练,用“______”写相邻船的反应,从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3)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作者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

  • 5、默写。

    (1)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3)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

    (4)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

    (5)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7)鸿雁长飞光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行走在光阴的轮回中,四季的声色光影,常常会唤起我们对那些美丽诗文的记忆。漫步初春的原野,你会如韩愈一般,发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清秋时节,登山临水,秋声悲凉、归鸟疾飞,你会顿觉杜甫《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是何等传神;阴沉的冬日,置身于冰封雪盖、愁云密布的大漠戈壁,你又会不由得慨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雪原的描写何等贴切!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往往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写词人洒酒祭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体现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 7、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

    (2)《六国论》中作者含蓄地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要“______”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5)《虞美人》中李煜面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现实,勾起无穷幽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而明月依旧高悬空中,“卒莫消长”。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类似的思考。

    (2)古代诗歌描写音乐往往把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正如李贺所写箜篌之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啼鸟拟声,以花容写境,可听可看,甚至可触可感。

    (3)《过秦论》评述秦的过失,揭示其顷刻覆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说后唐的谬误,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乃自然之理,是后唐庄宗迅速败亡的根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2)《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市中得旧琴囊而予无琴也

    【明】黎民表

    锦样已模糊,何时混世沽。

    秪馀空橐在,多半古音无。

    携可缄诗草,闲将覆局图。

    勿言无所用,五石泛江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囊图样已经模糊不清,可见琴囊的破旧,诗人因此担心它的使用年限与价值。

    B.结合颔联可知,古琴已不知踪迹,诗人也无琴可藏,但他仍欣然买下了旧琴囊。

    C.作者认为琴囊用途多样:随身携带可用来盛装诗稿,搁置在家可用来覆盖棋盘。

    D.从全诗看,诗人题咏旧琴囊,是为了表现他高雅的生活志趣和通达的人生态度。

    【2】尾联用典,请说明其出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二)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

    注:①常平:古代政府为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祐,年号。古代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常用年号来纪年。

    B.丁母艰,是指母亲死了守制,又称为“丁内艰”。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铢发,比喻微小之物。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约等于旧制一两。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古文中的敬称有君、子、公、吾子、大人、不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与自首的盗贼骑马巡城,以诚相待。

    D.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

    5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独行,需要忍受孤独,但走的很快;随行,亦步亦趋,但走的轻松;同行,既不孤独,也会走的很远。

    以上材料能够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