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 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 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 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② 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③ 而后乃今将图南 图南:计划到南边去
④ 知效一官 效:效仿
⑤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⑥抢榆枋而止 抢:抢先
⑦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
⑧ 行比一乡 比:比较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⑧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地医院
周海亮
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卧在近郊的小树林里。城市已被空袭夷为平地,所有建筑被毁,所有百姓撤离。帐篷里满是伤兵,沾满鲜血的纱布扔了一地,止血钳变了形。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战士且战且退,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是一个挨一个的伤兵,全是重伤员。
医生和护士满头是汗。口罩后的眼睛,噙满泪水。
又一辆卡车刹住,抬下18个伤兵,只有6个人还有气息,医生用上吗啡,用上止血钳,用上手术刀,用上洗脸盆,绷带,镊子,纱布,酒精,叹息,圣经,微笑,咒骂……兵们不断死去,大喊大叫或者悄无声息。
6个兵,死掉5个。他们的脸上涂满鲜血,没有人记住他们的样子。最后一个兵被抬上手术台,他的髋骨以下,炸得血肉模糊。医生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他还是一个孩子。
手术紧张地进行着。远处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医生知道,那是我们的防空炮火在吼叫,但是对敌人的高空轰炸机来说,那些炮火形同虚设,它们甚至连恐吓或者警告的作用都起不到。
警卫人员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空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它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枚子弹。子弹夹在骨缝中,已经变了形。
“你救不了他……谁都救不了他……他终究会死……我们需要马上离开……”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弹片被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
“听我的,我们先躲一躲……”
医生停下手里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来人。很多人已经撤进防空洞,帐篷里只剩9个人——他,来人,一名护士,手术台上喘息的士兵,5个已经死去的士兵。
一颗炮弹在另一个帐篷里炸开,一把变形的剪刀划破帐篷落到他的面前。医生拾起剪刀,扔开,继续他的手术。
“太危险了!快走啊,这是上级的命令!”警卫大声喊叫。
医生没有走。他坚持把手术做完。护士轻握着战士的手,又替医生擦去额上的汗珠。
战士是在手术后死去的。临死前,他咧开嘴巴,有两颗调皮的虎牙。
没有人能够挽救战士的生命。在战场上,死亡是一种必然,只有活着,才是一种偶然。
后来,医生被训斥,长官说:“空袭时必须躲进防空洞,这是命令,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是前线唯一的医生,你的生命远比十个战士的重要百倍,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那个士兵虽然可怜,可他身负重伤,即将死去。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生,你难道不知道他终会死去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他说:“因为他躺在手术台上,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战斗的激烈、紧张和医院环境的危险,又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文中对伤兵的描绘,有群像展现,也有个体的细节描摹,有详有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C.“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凸显战地医院内环境的安静。
D.战地医院里充斥着“叹息,圣经,微笑,咒骂等”,体现战争时药品的极度匮乏、医生的无能为力。
【2】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这句话对理解本文十分重要。请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居浣花溪草堂人迹罕至的景象。
(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好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的场景,更添“黍离之悲”。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世俗中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走势,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和《书愤》中都提到诸葛亮出师伐魏一事,分别是《蜀相》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书愤》的“________________ ”。
(4)《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生动形象地描写战斗场面的激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7)《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了民风的淳朴可爱。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 ,__________”抒写出傍晚时分,飘零在外的游子内心的悲苦。
6、名篇名句默写
①《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湖广阔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快乐的,从______ 一句可以体会到林间美景入目时诗人的心旷神怡。
(2)傍晚,一叶叶渔船飘荡在湖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滕王阁序》中的______ ,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的开头用_____ ,______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
(4)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
(5)我们不妨将《论语》里的_________ 一句当成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要勤于做事,不妄论是非。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卫风》)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蜀道难》)
(3)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淡烟雾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长亭送别》)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________________”;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登上滕王阁所看到的山川壮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①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宋】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两人是同乡同窗又是同科出身。②三折肱:三次折断手臂,比喻多次失败。后用“三折肱”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③作个:这个。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黄几复的思念之情。两人曾相隔天涯,诗人传书不能,做梦不见。
B.第一首诗颔联运用多种手法,既追忆京城相聚之乐,又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耐人寻味。
C.第一首诗从“持家”“治病”“读书”三方面表现了黄几复的为人与处境,第二首诗亦然。
D.第一首诗中“不蕲三折肱”和第二首诗中“未堪长袖舞”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怜惜之意。
【2】两首诗的结句都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但所抒发的情感却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弓马 便:擅长
B. 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 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 以逼东都 逼:逼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 所得军资 纵一苇之所如
D. 我且按甲 彼且恶乎待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 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 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 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很多选择,比如选文科还是理科、未来选择什么专业等等。情窦初开的我们,可能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女孩),大胆地说出来,努力去追求,是一种选择;留在心中,长存那份真挚的美,也是一种选择。
假如你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困惑,请你写一封信给他(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