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批大,导大窾  ②令将军与臣有

    B.①为诸君溃围,斩将,旗  ②观

    C.①秦纷奢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D.①势五岳掩赤城  ②力山兮气盖世

  • 2、请问织女星位于哪个星座(  

    A.天琴座

    B.天秤座

    C.天女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告诉我说:“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发帖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做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青出于蓝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3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从师观和《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观点相悖。

    (2)蔺相如门客请辞时,谈及离开亲友来侍奉他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2)“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意在告诫人们要诀别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挽回过去不太可能,而着眼今后,未来可期的意思。

    (3)《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其种树经验,关键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举“_____________”两例,具体说明了“小年”的局限性。

    (2)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两句,描写作者拄杖或游或息,常常抬头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情形。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 9、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古代诗歌阅读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客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浩渺之感。

    B.颔联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

    D.颈联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

    2两首诗中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歧巅。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景帝无子,命攸为嗣。从征王凌,封长乐亭侯。及景帝崩,攸年十岁,哀动左右,大见称叹。武帝践阼,封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前后十余上,帝又不许。攸虽未之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迁骠骑将军。降身虚己,待物以信。时骠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还攸兵。攸每朝政大议,悉心陈之。数年,授太子太傅,献箴于太子,世以为工。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帝既信勖言,又纳紞说。攸知勖、紞构己,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不许。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帝哭之恸,冯紞侍侧曰: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帝收泪而止。诏丧礼依安平王孚故事,庙设轩悬之乐,配飨太庙。

    (节选自《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B.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C.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D.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文中“善尺牍”意思为善于写书信。

    B.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本指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指武帝登台举行封王仪式。

    C.故事,有先例和旧目的典章制度之意,文中指先前为安平王孚举办丧礼的规制。

    D.配飨也称“配享”,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文中所指当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攸为人和善,德才兼备,他性格清静,为人和气公允,亲近贤人,喜好随舍;年少聪慧,喜欢典籍,善于写作,才名出众,深受宣帝器重。

    B.司马攸统兵有方,深受爱戴。他总管军事,善于治理,使得内外安宁;任骠骑将军时,自降身份,谦诚待人,数千兵士感激其恩德,不愿离营。

    C.司马攸公忠体国,体恤下属。他前后十多次上表给朝廷,提出给足租赋俸禄的请求:把租赋分给手下官吏、士卒,对那些生病丧葬者给予馈赠。

    D.司马攸关心朝政,规劝太子。他每次参与朝政的议论,都详尽地陈述:担任太子太傅职,向太子进献箴言,所写箴言十分精巧,为世人所赞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

    (2)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

    5从御医迎合皇帝心意的行为来看,晋武帝司马炎怀有什么心意?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旅游”“中国式舞蹈”“中国式饭局”“中国式大妈”等,于戏谑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但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等成为中国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