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无乃尔是过与?
C.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沛公安在?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渺渺兮予怀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张桌子、两边各竖起一块挡板,隔出一个相对私密的沉浸式小格子间。不少人都对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付费自习室印象深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付费自习室开始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
广州越秀区的一家付费自习室,该自习室分为公共区域和自习区域,两个区域之间有两道门将其隔开,避免自习区受到噪音影响。公共区域中央摆放了一张大桌子,不时有顾客坐在桌旁吃零食、交谈等。该区域还布置了一整面墙的书架,可小憩的沙发,以及一些零食饮料。公共区域又称为“讨论区”,学习累了或者需要互相交流时可以前往公共区域就座。
公共区域的对面,则是付费自习室的关键:自习区。自习区分为经济区和舒适区两档,分别收费8元/小时和12元/小时,区别在于舒适区有独立的帘子遮挡,完全看不到其他自习座位。而在经济区,灯光比较暗,要看书只有到每个自习座位打开台灯照明。自习座位之间互相用厚厚的挡板隔开,座位上方设置了置物柜、充电插座等。
除了提供学习空间,付费自习室通常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需要遵守。以越秀区这家付费自习室为例,该店的每个自习座位隔间都会张贴《会员守则及告知事项》,其中包括卫生整洁规定、违规处罚规定、零分贝规定等。守则中称,自习区严格禁言,讨论交流请使用小纸条,或到公共休息大厅。除此之外,该自习室还可提供学习计划监督提醒服务。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记者走访广州付费自习室》2019-11-12)
材料二:
根据百道新出版研究院11月2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沈阳、西安、天津、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的付费自习室均超过50家,其中沈阳付费自习室个数已经超过100家。
付费自习室自今年国庆以来,突然成了“流行元素”,甚至有不少年轻人把它作为假日“打卡圣地”。如今,媒体又报道付费自习室数量剧增。部分网友认为付费自习室只是一把“虚火”,那些“买座自习”的人不过是跟风、作秀。我以为,付费自习室突然时髦和热闹起来,固然有“跟风”的成分,但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样的“跟风”应该来得更猛烈些。
付费自习室的兴起,可以理解为一种必然的经济社会现象,是一把“实火”。随着我国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渐增大,人们更舍得花钱为自己的成长投资,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这对于那些求上进、求发展的年轻人而言,属于“刚需”。
有网友认为,去付费自习室学习就是作秀,放着家里宽敞舒适的环境不用,非得花钱在小小的幽暗隔间里找罪受。如果持这种观点的人去付费自习,就肯定是为了作秀,因为他不能理解学习对于生命的意义,更无法想象在“小黑屋”中与自己心灵对话、畅游知识海洋的乐趣。“花钱买自习”,对爱学习的人来说,不是作秀更不是折磨,而是享受,是充电。大多数人“跟风”去付费自习室,往往是因为自律能力不够强,需要“花钱买环境”。他们在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就希望找到一个学习氛围比较浓的地方,倒逼自己沉下心来学习。当然,也有少数人坚持学习,完全出于自觉、自律。
关于环境与个人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终究只是个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是常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总体而言,环境对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正向环境的营造,潜移默化地达到以境育人的目的。一个自制力不是特别强的人,如果到了付费自习室学习,就能够静心读书,不是挺好吗?只要经济上能承受,又何须别人替他们喊“贵”喊“委屈”呢?
总之,让“付费自习室”来得更猛烈些吧,当“跟风”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常态的、正向的风气,何乐而不为?
(摘编自李蓬国《“打卡”付费自习室,“跟风”又何妨?》)
材料三:
“付费自习室”的出现,首先,说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卓有成效,“活到老学到老”理念也越来越得到认同。以往,很多人心中都认为,学习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其实不然,殊不知社会瞬息万变,知识随时都在更新,一旦放弃学习就可能与社会脱节。付费自习室的走红表明“要我学”正在向“我要学”转变。
其次,如何面对干扰因素,找回对学习的专注态度,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了。没有主动屏蔽干扰的意识,即使身处付费自习室,手机照样也可玩得不亦乐乎。让处处都能变成“付费自习室”,那才是真本事。
最后,付费自习室的走红,也从侧面表明在自习室等学习场所的公共供给上,还存在短板与缺口。图书馆占座抢座的新闻未曾消失,下班后想继续充电的人只能望锁兴叹。如何在学习场所供给不足上破题,最大化利用好现有资源,既关乎着民众的切身权益,更影响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花钱找罪受”的付费自习室使用者们,我们当致以敬意,可如若能既不“花钱”也不“受罪”就能学习好,岂非两全其美?
(摘编自夏熊飞《付费自习室成“打卡”地映照出哪些现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受韩剧《请回答1988》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出现付费自习室,并且付费自习室数量短时间内剧增。
B.付费自习室通常制定一些需要学习者共同遵守的特殊规则,并且将这些规则张贴在每个自习室的座位隔间内。
C.材料二是从付费自习室兴起的必然性这一角度,来阐述付费自习室的产生和存在是有着一定积极现实意义的。
D.材料三强调内因是关键因素,认为学习的主观意识、专注态度非常重要,这个观点和材料二是截然不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付费自习室的自习座位之间,不管是用帘子遮挡还是用厚厚的挡板隔开都着力营造独立的相对私密的学习空间。
B.自习区是严禁交流讨论、发出声响的,以达到室内零分贝的效果,目的是让前来的人始终能够在安静的学习氛围中。
C.对爱学习的人来说,到付费自习室来学习、来充电就是一种享受,在这里能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畅游知识海洋。
D.对于一个自制力不是特别强的人来说,到付费自习室这样的地方,倒逼自己沉下心来学习,应该说是理想的选择。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环境需求催生付费自习室”观点的一项是
A.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并成为一些人阅读和学习的新去处,也在改变着一些人的学习方式。
B.付费自习室的兴起,是当前社会背景下年轻人追求上进追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
C.去付费自习室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自律能力不够强、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的问题。
D.付费自习室的卖点就是环境,顾客愿意花钱寻求一种惬意的学习环境,使心灵得到充实。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付费自习室成为“流行元素”“打卡圣地”,源于诸多因素的推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填空,完成句子。
A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________。
(2)在《大学之道》中,论说了“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 ,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战士拼死力战,将军纵情声色,对比鲜明,力透纸背。
(3)古代诗人总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以酒寄意,诗酒结合,常借以抒写人生豪迈的洒脱快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感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5)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具有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光荣与耻辱界限的定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四句写出陈涉高举义旗并得到天下响应的盛况。
(2)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只用六个名词,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水村①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②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正奉祠居家,时年58岁。②老子:“老夫”之意,指陆游自己。一说指老子李耳。③泣新亭:东晋初年,从洛阳逃到江东的文士,常到新亭饮酒赋诗,谈到半壁河山沦亡,常相对而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燕然未勒铭”,运用典故,和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燕然未勒”的意思基本相同。
B.颔联第一句“老子犹堪绝大漠”中“绝”的意思和《劝学》中“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基本相同。
C.颔联将诗人奋发的壮怀与达官贵人的怯懦孱弱对照,并用“泣新亭”的典故,表达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D.尾联点题,回笔写眼前夜泊水村的景象。汀州凄寒,新雁鸣叫,诗人以新雁暗指入侵中原的外族人,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其中颔联和_______必须对仗。
【3】这首诗和《书愤》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
渡辽将军毌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曰:“生而岐嶷,长蹈自然;博学强记,无文不该;孝友著于乡党,高声闻于远近。”爽乃辟为掾,袭父爵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爽诛,以故吏免。顷之,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
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有司奏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憙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晋书·裴秀传)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
B.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
C.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
D.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字,通常是古代男子加冠时取的,或女子举行及笄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辟,征辟,是中国汉代开始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相,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通称或俗称,是百官之长,并非具体的官名,具体称呼随时代变化。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使她给客人端饭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是因为裴秀的才华名气。
B.曹爽被杀,因为裴秀是其故吏而被免职。不久又被文帝重用,他提出军国之政的谋略,多被信任采纳。
C.李熹上奏裴秀占用官家稻田,应禁止裴秀这样做,文帝命令有司追究论定裴秀的罪,也就禁止了这件事。
D.裴秀创制朝廷礼仪,陈列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悲悯情怀。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
材料二:
中国一位导演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