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对下面句子所使用成语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三个民兵回到刘家峧,一说区上把兴旺金旺二人押起来,又派助理员来调查他们,真是人人拍手称快。(意为“拍着手喊痛快”,由此不难推想出“兴旺”兄弟作恶多端。)

    B.每到夜间,老百姓开会啦,上夜校啦,锣鼓喧天,热闹得很。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连个火亮也没有。(形容非常安静,表现了敌人晚上不再骚扰根据地人民的安宁。)

    C.阿Q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意为“说话放肆,没有礼貌”,表现阿Q在王胡面前的自尊自重。)

    D.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在总结当时天文学界的状况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意为“说话简短,切中要害”,写出蔡邕批驳谬误一马当先。)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的身体需要锻炼,  ① 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不管是在野外劳动  ③  在厂房的工作劳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调剂。  ④  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会变得更健康。 不锻炼身体,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A

    /

    可是

    或者

    不过

    所以

    即使

    B

    /

    因为

    还是

    所以

    如果

    即使

    C

    因为

    或者

    可是

    可见

    D

    可是

    还是

    所以

    不过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如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中国舞台动作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例如“趟马”这个动作,可以使人看出有一匹马在跑,同时又能叫人觉得是人骑在马上,是在什么情境下骑着的。如果一个演员在趟马时“心中无马”,光在那里卖弄武艺,卖弄技巧,那他的动作就是程式主义的了。——我们的舞台动作,确实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如果想一下子取消这种动作,代之以纯现实的,甚至是自然主义的做工,那就是取消民族传统,取消戏曲。

    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戏剧、书法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形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研究我们古典遗产里的特殊贡献,可以有助于人类的美学探讨和艺术理解的进展。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材料二:

    戏曲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对生活的虚拟。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认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这就是说,戏剧的基础是生活经验,而表现手法则是艺术虚拟。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既可意会,又可言传,既能目睹,又能耳闻。

    与西方话剧不同,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在《秋江》里的艄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舞姿,使观众觉得满台是一江秋水。如果把一条船扛到台上,那么,艄翁与陈妙常载歌载舞的“妙境”就将完全被破坏,“无可绘”的“神境”同样见不到了。

    但是,对于戏曲时空处理的虚拟性,不应强调得过于绝对。“出之贵实”这一面,还是不容忽视。即使道具,也是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秋江》老艄翁划船,船是虚的,桨是实的;《刘海砍樵》中柴是虚的但镰刀却是实的。有些道具,则是半虚半实、半真半假的。例如杯、笔、灯,都是在和整个舞台艺术风格统一的原则下不可缺少的道具。但是喝酒时,杯子里并没有酒。著名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得好:“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缺乏生活基础的虚拟,必然会“浮”起来,虚拟变成虚假。虚拟不是目的,虚从实来,虚拟是为了更好地写实。

    戏曲运用虚拟手法,是有条件的。何者该虚,何者当实,主要取决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在这一出戏里可以虚多实少,在另一出戏里却不妨实多虚少,大可不必强求一律。戏曲舞台强调虚拟手法是对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绝布景道具。《思凡》可以一点布景也没有;但越剧《红楼梦》里布景堂皇,华丽精致,同样大受欢迎。观众看后,觉得整出戏的风格依旧是写意的。

    戏曲虚拟的美学特征,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表演的自然主义弊病。戏曲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因为舞台上的生活,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戏曲的虚拟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对其所需反映的一切生活都具有充分的表现力,特别是演现代戏,虚与实的矛盾更突出了。时代在前进,戏曲要革新,观众的“虚实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根据“以实为本,以虚为用”的原则,在戏曲舞台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程式,是广大戏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摘编自严乐婵《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很早就有对艺术美的追求,要形成艺术美,就须做到“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B.中国绘画、戏剧、书法中都蕴含舞蹈精神,人们如果通晓舞蹈就能理解这些艺术之美。

    C.西方话剧追求道剧逼真,而中国戏曲追求虚拟,可见中国戏曲在美学追求上更胜一筹。

    D.戏曲的虚拟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在现代戏中,虚拟手法已不再适合当今的舞台表演。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诗如画意,人物衣冠不必近似,而风骨宛然。

    B.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C.十分之三在天地布置得宜,十分之七在云烟锁断。

    D.舞台并非照相机,其表现必须是在艺术魔棍的作用下才成。

    【3】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3)《滕王阁序》中,     两句,突出了秋日的水态山容,从而把读者带入一个美的境地,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 ,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积极乐观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要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错误的人,就应做到“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喜小题。

    踏莎行山居

    宋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 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 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 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

    E. 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诗》即《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首诗,又称“诗三百”。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5】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图中的男孩叫军军,今年才3岁,因高烧不退被父母送入医院治疗。接诊的正是画面里的杨惠琴医生,她迅速将孩子放在治疗床上,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并撬开其牙关,将自己的手指伸了进去,以防孩子的牙齿咬伤舌头。随后,对孩子进行了退热、镇静等一系列治疗。

    半小时后,杨医生的手指被咬得发麻,但军军的病情好转了。两天后,军军到医院复查,父母告诉军军,他的病是由杨医生治好的,示意孩子向杨医生表示感谢。没想到,军军用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感谢,那就是一个深深的鞠躬,杨医生被孩子的可爱和真诚感动,也随即弯下腰来,行鞠躬答谢礼。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