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充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 夫(那个)执舆者为谁   趋(快步走)而辟之

    B. 往者不可谏(劝谏) 见(介绍,引见)其二子焉

    C.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D. 足食,足兵(军队),民信之矣   可使有勇,且知方(方向)也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公安部强调对“特殊人群”的尊重,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失足妇女”等称呼也并不是中性的,其中仍然隐含着道德层面的评价,如此“尊重”有点首鼠两端

    B.岁月变迁,曾经在上海街头风光一时的老艺人们风流云散,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C.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D.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乱扔垃圾、横穿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兰竹,兰竹

    刘建超

    大奎哥走进我家时,母亲正在给兰竹浇水。

    大奎哥提着只皮箱,脸上泛着疲惫,魁梧的身材也缺少了往日的风采。

    母亲慈祥地笑,说大奎来了啊,老姨给你做烫面烙饼,小米绿豆稀饭,醋熘红白萝卜丝。去,你先打盆水给姨父洗洗脚。

    大奎哥应着,端来水,蹲下身给我父亲洗脚。

    姨父,身体好些了吗?

    父亲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我呀,乐观着呢。

    母亲说,脚要好好洗,路要好好走。

    大奎哥看着轮椅上的父亲,又看着母亲和面的背影,眼睛有些潮湿。

    母亲双亲去世得早,母亲是跟着大姨长大的,大姨长母亲几岁。那时乡下的日子很苦,每年种地收的几十斤芋头就是家里的稀罕物。大姨隔三差五就给母亲蒸几个芋头,自己啃菜窝窝,还哄着母亲说:我吃芋头反胃,你吃吧。母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大姨自己退了学,把母亲送进了学堂。每天做完地里的活,大姨都要到学堂门口接母亲放学。大姨嫁人时,对姨父只有一个要求,要带着母亲进城,要供母亲上学。

    母亲大学学的法律,毕业分配在省城。母亲性格直爽,说话办事也是风风火火的。母亲和父亲一动一静,相处得却非常融洽。只有一次,两个人起了高腔:父亲说,你就别犟了,领导都有了意图,按领导的意见办就是了。母亲说,领导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也要照办啊?这事不能通融。父亲很无奈,说那是我老战友的孩子,你就别再坚持了。母亲一点也不让步,我分内的事,你别管。

    大姨三十岁才有了大奎哥,宝贝般宠着。每年学校放假,我去花城看望大姨,大奎哥来省城看望我父母,我和大奎哥成了互派大使。那一年,我和大奎哥去河边玩,跳到水里捉鱼虾。我玩的尽兴,不小心滑入了深水。大奎哥也不会游泳,却一个猛子扎到我身边,将我托出了水面。大奎哥被人救起时,已经被河水冲出了好几里地。

    大奎哥爱吃母亲做的烫面烙饼,绿豆小米粥,醋熘红白萝卜丝。每次来我家,大奎哥就嚷着吃烙饼。那时,大姨家里的生活还很拮据,母亲时常把节省下来的粮食邮寄给大姨。大奎哥总是拍着撑得圆溜溜的肚子说,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老姨做的烫面烙饼。

    大奎哥大学毕业进了一家企业,没有几年就当上了企业的老板,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家和大姨家相隔千里,大奎哥再忙,每年也要抽出时间来家里看望我父母。

    大奎哥这次来,烟抽得很凶,觉也睡不踏实。母亲每天都要做烫面烙饼给他。

    第五天,大奎哥嚼着烙饼,眼泪大颗大颗地跌落下来,哽咽着说,能安安稳稳地吃一顿烫面烙饼,真是幸福啊。

    母亲问,奎啊,今年多大了?

    老姨,您忘了?我四十了。

    母亲点点头,我没忘,才四十岁,走对了路,能安安稳稳吃烙饼的日子还长着呢!

    月牙如钩,窗子上映着母亲和大奎哥促膝长谈的身影,他们谈到了很晚……

    那一夜,大奎哥睡得很踏实。母亲就坐在他床边,轻轻地摇着一把蒲扇驱赶着蚊虫。

    转天,大奎哥自己去了检察院。

    母亲微笑着送他,眼角却泛着泪光。

    父亲坐在轮椅上给一盆兰竹浇水。

    母亲的名字叫兰竹,母亲是纪委书记。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奎哥一进“我”家门,母亲就张罗着去给他做饭,并且对要做的饭菜脱口而出,说明母亲熟悉他的喜好,很疼爱他。

    B.“我”不小心滑入深水处,大奎哥不会游泳却奋不顾身地救“我”,说明大奎哥乐于助人,这为下文写他走错人生路作铺垫。

    C.小说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多角度刻画大奎哥的形象,是母亲的爱感化了他,让他鼓起勇气,悔过自新。

    D.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无华,情节简洁,但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反映了当今社会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现实意义。

    【2】母亲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兰竹,兰竹”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夜归鹿门歌》中表现诗人与世人隔绝,与山林做伴的隐逸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要达到遨游无穷天宇、不再依赖外物的境界,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官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与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也描绘了这种境界。

    (2)在《屈原列传》中,“______”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______”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3)贾谊《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以致“____________”。

  • 8、(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_______”之雄心,但只怕也会有“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释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过去已不可挽回。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康望湖亭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首联的意思。

    2请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⑥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 极夫游之乐也

    B.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随之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既其出则 / 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 /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 / 其随之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冢,也叫做“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B. 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可以指佛塔,这里指和尚。

    C. 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 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的意义不同,与现代汉语中的“学者”相同。

    3对文章第③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是说明“志与力”的重要性。

    C.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 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85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二:2021715日,某网红博主在新疆和田地区康西瓦烈士陵园内,到英雄陈祥榕烈士墓前,满脸嬉笑,脚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墓碑摆拍,并将上述照片在微信朋友圈(5000余名微信好友)公开发布。

    材料三:2023513日,某脱口秀演员在两场脱口秀演出中,讲一段严重侮辱人民解放军和革命英雄的笑话,引发广泛热议。

    无数英雄以其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高尚的品格光耀千古。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理解英雄的内涵?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英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