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对此观点,我____

    美国前高官认为中美有开战风险,白宫  

    我们对感冒常常   ,但感冒很有可能成为肺炎的罪魁祸首。

    A.不敢苟同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B.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C.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D.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家目前对于书写治疗所引发的生物机制,  ①  不甚了解,  ②  牵涉到的大脑活动区域较为深层、针对书写前后进行大脑影像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很少。  ③  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日记形式的网络博客,

      ④  能慢慢地释放人们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目前,美国的某些心理学家  ⑤  开始尝试鼓励他们的患者写博客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学术专刊《虚拟心理学和行为学》也  ⑥ 公布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写博客的人比不写博客的人要快乐得多。

     

    A

    虽然

    但是

    /

    正在

    正要

    B

    因为

    不过

    /

    已经

    即将

    C

    /

    就是

    而且

    就要

    正在

    D

    尽管

    另外

    /

    即将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电影《烈日灼心》大卖,各方好评如潮。剧中的故事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远比编剧凭空编造的故事精彩,这再一次证明了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这一理论是牢不可破的。

    ②“裸贷”丑闻曝光后,不少网友认为这些大学生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都是为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而进行的裸贷,因此不值得怜悯。而另一些网友所持意见则与之相反,双方为此吵得不亦乐乎

    ③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原本安土重迁的父母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来到子女们工作的大城市生活,成为很难找到归属感的“老漂族”。

    ④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表示对港澳同胞对内地体育事业和体育健儿的关心和支持敬谢不敏,愿与港澳同胞共同分享奥运会的荣耀和欢乐。

    ⑤武汉一大四女学生一年发两百万元微信红包,因此欠下巨额高利贷,而女子父亲为帮其还高利贷卖掉了爱车,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仍有巨额债务没有偿还。

    ⑥对2016年的中国而言,粗鲁又有点偏执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如同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虽然长相唐突了点,但对我国在南海的外交局面有着莫大的帮助,真可谓大快人心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 4、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或句子,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浓浓的秋,斜斜的雨,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雨浓一阵的白,淡一阵的白,草静静地秋雨的浸淫,叶子;花瓣窸窣落下来,带着怅然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被雨淋湿的草原,凄清。

    A.①承受   ②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微微下垂   ③苍茫

    B.①消受   ②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微微下垂   ③苍凉

    C.①承受   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   ③苍凉

    D.①消受   ②微微下垂,带着缠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   ③苍茫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 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B.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在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闪烁其词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黄晓明Baby大婚,邀请来了娱乐圈半壁江山,阵势强大甚至造成了上海展览中心方圆五里严重塞车的状况。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缺乏逻辑吗?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乏逻辑,要有也就是先秦名家有一点。这就让人奇怪了,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逻辑怎么说话?中国人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说话的一套规则。汉语是语境逻辑,是在一定语境次序中决定这个词的词性和含义,而不是脱离了语境去抽象地分析某个词,也不是脱离了语境、形式化地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

    如果认为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那么,就会觉得中国没有逻辑。可是,中国人几千年说话都是颠三倒四的吗?中国有中国自己的逻辑,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或者说,因为西方人没有认识到。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没有发展。但中国文化的实践性,不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吗?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什么要用西方哲学的标准否定中国自己的哲学呢?

    这就涉及思维方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道德经》中的“道”,很多人在分析“道”到底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这已经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了,要去思索一个独立于万物之外的本原。如果我们不纠缠于某些具体的用语,从整体上来理解老子的意思,“道”在哪里?不是独立于万物之外有个“道”,“道”就在万物之中,离开了万物没有“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从“道”得到清的特性,地从“道”得到宁的特性,“道”在不同的事物上表现为不同的特性。老子最推崇水,“上善若水”,观水可以悟“道”。水是无形的,但又可以随物赋形。如果撇开这些而研究“道”是一个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就完全偏离了老子最核心的思想。

    再如,有一段时期,人们常纠结于心与物哪个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这其实就是西方思维方式,先认为二者是分离的,再去追求统一的本原。中国哲学重点探讨的不是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而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心与物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的问题。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过去我们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以为他的意思是心产生了物,其实并非如此。《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在外游玩,朋友指着一棵开花的树问,它在心内还是心外,王阳明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里的“寂”是指不彰显,但花是存在的。不是说心产生了花,而是说心赋予了花以价值,心与花之间是相互感应的关系。儒家讲天人感应,佛家讲心缘境由,境由心显,都是要揭示心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

    近代以来,由于实证科学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于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正因为有类型上的差异,文化的互补才有可能。我们当然也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点,但前提是要有文化主体性。

    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特性,结果往往是在解构中国文化。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而要量体裁衣。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去掉有色眼镜,才能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现中国文化对解决当前人生、社会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更好地选择性吸收西方哲学的精华。

    (摘编自楼宇烈《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逻辑和语言是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借由语言表达,语言的表达需要符合逻辑。

    B.中国文化以实践性为主,并没有停留在概念、思维的逻辑分析与纯理性上面。

    C.西方思维方式是先分离后统一的,而中国哲学重点寻求的则是先统一后对立。

    D.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是为了实现文化互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发读者关注,并以回答反驳了中国文化缺乏逻辑的观点。

    B.文章援引《道德经》中解读“道”的例子,意在论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C.文章对比分析老子和王阳明的主张,强调不能以西方哲学标准否定中国哲学。

    D.文章指出中国文化特点,然后分析中西思维差异,最后介绍方法,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需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词性和含义,脱离语境分析某个词或进行形式化的分析,都不符合汉语的逻辑。

    B.如果我们不纠缠于具体词句,从整体上理解老子的思想,就能明白“道”并非存在于万物之外,而是万物共同的特性。

    C.僧人面对风吹幡动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符合西方思维方式的判断。

    D.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解读中国哲学是削足适履,而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有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故古诗词常借“子规”以抒情悲苦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我”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洁身自好。

    (2)《出师表》中,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诸葛亮规劝刘禅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面勾画出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出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范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声色点染戍边战士“不寐”之愁。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老师往往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意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边,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词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多有对“乐”的独到体会。欧阳修贬滁州,于山林间感慨“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3)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4)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兰”与“椒”两种香草写诗人迷途知返后的休憩退隐和自我修养。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篇列举了诸多先贤历经磨炼终成大事的例子,其中写傅说的是“_____________”,写胶鬲的是“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包含“沧海”这一意象的句子颇多,意蕴丰富。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有“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沧海”的意蕴就不相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北宋期间,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

    B.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

    C.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

    D.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2】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甲午朔,上(后周世宗柴荣)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域中食尽。齐王景达遣都军使边镐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刘仁赡请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不许,刘仁赡愤邑成疾。三月已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躬撰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山。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救。丙午,监军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遣使奉之来降,帝遣使入城宣谕。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多。”是日卒,追赐爵彭城郡王。诏开寿州仓赈饥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尧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陈觉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请覆之于周,唐主乃谟复命,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

    臣光曰: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B.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C.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己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D.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赡请边镐守城”与“能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中两个“以”字含义不同。

    B.“朕之伐叛,得尔多”与“窃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中两个“为”字含义相同。

    C.“由是唐兵首尾不能救”与“黄泉下见”(《孔雀东南飞》)中两个“相”字含义相同。

    D.“唐主乃谟复命”与“不如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两个“因”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春被围,城中粮食匮乏,齐王景达派兵救援;刘仁赡请求率众与后周军决一死战,齐王景达不同意,刘仁赡因此愤恨忧郁病倒。

    B.后周世宗渡过淮水,抵达寿春城下,他亲自穿上盔甲,指挥作战,并命令赵匡胤攻击南唐军寨,使得南唐军队首尾无法互相救援。

    C.世宗在征讨淮南过程中,关心当地百姓,保护百姓利益:他在寿州开仓赈济饥民,在泗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犯民田,得到百姓拥护。

    D.南唐陈觉转达世宗不满严续,想杀了他的诏令,南唐国主趁钟谟去后周核实时向世宗陈情,世宗认为严续对南唐尽忠,不应该将其杀害。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

    ②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

    【5】文末司马光引用《书》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来赞美周世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公序良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更是近现代民法(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基本原则。

    (2)中国高铁以运行公里数最长,速度最快,最平稳、安全著称于世,成为大国复兴腾飞中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张亮丽名片。

    (3)继高铁“霸座男”某大学博士生孙某之后,又有“霸座女”“霸座大爷”“霸座大妈”“霸座老外”现身高铁,从而臭名远扬。

    (4)“霸座”者的理由是:号没有印在座位上;我先来,你后到;我身体有病起不来;你年轻,我年龄大就应该我“霸”。个别人甚至叫嚣:你买这个座号算你倒霉!

    (5)据了解,高铁短途不设乘警,只有无执法权力的治安员,因而只要“敢抗”,“霸座”成功率非常高。

    (6)据媒体消息,铁路公部门给“霸座”者的处罚是罚款200元,限制其乘坐高铁180天。

    以上内容是近日媒体热议话题,你对此有何想法和感悟?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