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②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③一些作者很喜欢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但是内容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故意夸大一些细节,令人不堪卒读。
④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平铺直叙,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把民族心灵深处的诉求直接地呈现出来。
⑤201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授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老实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散文给羸(1éi)弱无力、视野狭隘、囿(yù)于个人悲欢的散文注入了强心剂,以思虑深远和格局开阔取胜,适应了社会转形期间知识大众的心理向度和精神需求。
B.莫扎特生前在家乡饱经冷落,屡受排挤,可谓命途多舛(chuǎn),但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挫(cuò)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心绪的隐秘,这确乎是一桩过于奇妙的事情。
C.明代晚期的十里秦淮,商业文明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科考举子的集聚迸(bèn)发出朝议的力量,温柔乡里的歌女仿佛主持沙龙的名媛,令声气相通者有了恣(zì)意批判的空间。
D.有关《王者荣耀》的争论,泾(jīng)渭分明:一派从资本视角力捧,称颂其吸金能力封神,是手游届的荣耀;一派从教育视角批判,认定其茶(tú)毒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毒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一个亿的塑料球,以期达到高效节水、阻止湖水蒸发的目的。
②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应该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它往往会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意味。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近几天我们已经走访了四所学校,但这也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4、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孟浩然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②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被老虎咬得浑身遍体鳞伤的女子的悲惨遭遇让人痛心,缺乏理性的网民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更令人痛心。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南海鳄神笑道:“这小子真像我,学我南海一派武功,多半能青出于蓝;天下四大恶人之中我岳老二虽甘居第二,但说到传人却是我的徒弟排定了第一。”
⑤有人误将成都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⑥在沸反盈天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看似是某种巧合,实则酝酿已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还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已至,我们要有一股子“牛劲”,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唯一原因。
B.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事例告诫我们,只要有像牛一样的勤奋精神,就能收获真功夫。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才给牛的精神赋予更新的内涵并将之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与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的意思是相似的。
C.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D.“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C.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D.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开辟出蜀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光影衬托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尽了羁旅漂泊、疾病缠身之苦,意蕴深厚,罗大经《鹤林玉露》以为“此十四字之间有八意”。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将太学诸生与自己求学时的条件进行了对比,认为如果他们不能成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归咎于他人。
(3)音乐无形,难以摹状,才华横溢的诗人往往从侧面着笔,以听者反应凸显音乐的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声誉甚高,引来了纨绔子弟竞相追捧。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0、默写:
①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⑥《赤壁赋》中引用 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按要求填空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十二章》)
(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无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的遭遇和心境,并以暮春景物的描写表现自己无穷的怅們和惋惜。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之后才娇羞出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陆游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①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
陆游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注】①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直击为文之弊,写诗作文不要一味因袭拼凑,不要刻意雕琢字句。
B.第二首前两句,诗人自知自己文章价值不高,以致诸位前辈向来对自己不抱希望。
C.“养气塞天地”中“养气”,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义。
D.两首诗的标题中“次韵”“见赠”“以诗投”等用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
【2】古人常以诗歌的形式论诗,陆游的这两首诗阐发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备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寄禄南京。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救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纲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籓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 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已/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 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 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 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病残,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 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 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 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1)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初开播的国产动画剧集《中国奇谭》,以其浓郁的中国气派,立足于时代的故事创造,收获了极高的口碑和关注度,但同时作品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家长认为情节不适合小孩,发帖称“我的孩子看第一集被吓哭”。
对此,有人认为,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应太“洁癖”,一味把孩子圈于象牙塔中未必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儿童爱模仿又没有分辨能力,作品必须慎重;还有人认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时,也要为创作者松绑;更有人认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痼疾不是下架或封杀就能解决的,社会应该营造良好氛围,家长应该善于疏导。
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就网友的言论,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