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坚强——脆弱 粗疏——周密 惊惶失措——从容不迫
B.聪明——愚蠢 热爱——痛恨 脚踏实地——弄虚作假
C.紧张——放松 怜悯——恻隐 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D.宽阔——狭窄 前进——后退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B.昼夜勤作息
C.逼迫兼弟兄
D.否泰如天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瓷都景德镇是有名的污染之城,今年,该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规划,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整座城市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②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召开,俞正声强调,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
③人们表扬某人情商高,并不是认为其善于逢迎拍马,巧言令色,而是称赞其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强。
④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⑤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整个过程云谲波诡,险象环生
⑥高考结束之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名为“状元笔记”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学生和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防止上当受骗。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B.红富士苹果的栽培与管理对南方人来说可能会感到非常陌生,但是对五十上下的烟台人来说却是很熟悉的。
C.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语文和数学的三角函数、语言文字运用题不是很难。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缥缈 露马脚 别出新裁 卓尔不群
B.锻炼 忘年交 孤注一掷 如火如荼
C.防碍 杀手锏 不功自破 滥竽充数
D.缭娆 炒鱿鱼 波澜不惊 滚瓜滥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含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做‘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看,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转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C.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D.小说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行为的疑惑,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3】小说以“灯”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
大同世界、太平盛世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里对大同世界的描写是:“莫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义相近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中,作者明确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3)“窗”具有诗意的美学功用。在古诗词中,“窗”有助于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论语》)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比喻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问答之间交代了主人公忧思的缘由。
(2)诸葛亮在后世深受推崇,如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对他由衷的赞叹。
(3)古代诗歌中往往用不同季节来表现时序更替、光阴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①
(元)陈孚
短衣孤剑客乾坤。奈无策,报亲恩。三载隔晨昏。更疏雨、寒灯断魂。
赤城②霞外,西风鹤发,犹想倚柴门。蒲醑③谩④盈尊。倩谁写、青衫泪痕?
注:①本曲作于母亲生日之时。②赤城:山名,在天台县北,常以此指诗诗人所在家乡台州。③蒲醑:用蒲草炮制的酒。④谩:徒然。
【1】简析“赤城霞外,西风鹤发,犹想倚柴门”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曲简要概括“青衫泪痕”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按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上[注]问盎:“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对曰:“吴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杰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杰,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吴所诱皆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上曰:“计安出?”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欲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盎曰:“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太常,密装治行。后十余日,上令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制曰:“可。”错殊不知。壬子,上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注]上,这里指汉景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B.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C.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D.吴/楚反/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期掌管军事等。后世其称谓和职权都有变化。
B.庶人,春秋时地位在士以下,工商皂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C.诸侯,春秋、西周时分封的各国国君,他们世袭占有封地及封地的居民。
D.弃市,中国古代执行死刑的一种方式,即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示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在任御史大夫时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贿赂之事,确定袁盎有罪,袁盎被汉景帝赦免。后来,御史丞、侍御史反对晁错严惩袁盎的想法。
B.袁盎在得知晁错想要惩治他的消息后很害怕,在窦婴的帮助下面见汉景帝。汉景帝问袁盎吴、楚叛乱之事,袁盎巧言善辩,影响了汉景帝的决策。
C.在汉景帝授意下,官吏上疏弹劾晁错,说他应被判处腰斩。汉景帝派中尉召晁错,欺骗他说坐着车巡察东市,晁错穿着官服在东市被斩首。
D.谒者仆射邓公认为虽然诛杀晁错有助于平定叛乱,但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所以不应该诛杀晁错。这时汉景帝长叹,也很后悔诛杀了晁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2)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19日,一个名为《奋斗青春无悔抉择》的专栏,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推出,聚焦一批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青春与奋斗。
如《刘守仁:在“天边边”收获梦想》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扎根边疆66年,一生与羊为伴的故事;《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报道海岛医生王辉,工作在渤海深处一个偏僻海岛,当地年轻人纷纷离开,他却逆行而上,活出自己的价值;《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报道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中,118名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就业……
这组报道为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去哪儿?选什么工作?”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请你以之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代表的身份,以“人生坐标”为主题,写一篇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